|
每一对进入婚姻的欢喜冤家,没有不期待幸福渴望永远的。我们送给这些冤家的,也往往是白头偕老,地久天长一类的话。虽然老套,但却是真心的祝福。然而当如今隐婚变成一种现象,一类族群,让人不得不怀疑:光明正大需要社会承认和见证的婚姻,变成一种讳莫如深,见不得光的隐私,永远还能有多远?
隐私,字典上的解释是: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私事。那么,婚姻算是一种个人私事吗?
在中国,婚姻之事从来就不是一件私事。哲学家冯友兰在他的著作中有这样的阐述: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便是家族制度,传统中国把社会关系归纳为五种:君臣、父子、昆弟、夫妇、朋友。在这五种关系中,有三种是家庭关系,而另两种“君臣、朋友”也可看成是家庭关系的延伸,即君臣如父子,朋友如兄弟。
那么家庭从哪里来?只有缔结了婚姻,才有生生不息的家族,所以 “洞房花烛夜”与“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并称为人生三件大事,婚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所以,皇家的太子大婚要昭告天下,普通人家的男女成婚也要锣鼓喧天,喜庆一方。
到了现代,虽然说社会制度便是家族制度已然不当,但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一种毋庸置疑。夫妻关系,不仅是家庭关系中最自然的一环,同时又像电线一样,连接着其他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构成一部生活的精密仪器。很多感情破碎的婚姻,之所以还维持,也因那婚姻关系衍生出的各类社会关系像蛛网一样,中有千千结,剪不断理还乱。一旦把这根线剪断,各种关系线就纷纷脱落,生活便死机断电,很难重启。
然而一些现代男女,却反自然而行,因为各式各样的理由,把婚姻隐藏起来,不愿示人,并振振有辞地说:结婚是我自己的事,是我的隐私,我为什么要让别人知道?
其实就算是最讲究“保护个人隐私”的国外,婚姻也绝不是隐私。他们结婚后,要在无名指戴上婚戒,以示他人:我结婚了。此后除了婚姻瓦解,他们将一生戴着这枚象征永恒的戒指,直至终老。隐婚对他们来说,是个新鲜的名词。
可见隐婚现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现象,是一种可能短暂存在但不必然存在的现象,深究起来,实际上是一种不利于家庭发展,甚至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现象。中国隐婚男女的婚姻关系,像一个不能说的秘密,仿佛“情人”关系一样。除了少数几个人了解,大部分人都被蒙在鼓里。可是情人关系能等同于婚姻关系吗?显然不能,甚至是绝对相悖相克的。婚姻沐浴在阳光下,情人隐藏在阴暗里。把本应沐浴在阳光下的妻子(或丈夫),像放置情人一样放置在阴暗狭小的角落,时间长了,不变质也会枯萎。
我曾认识一对隐婚男女。他们除了秘而不宣的婚姻关系之外,还是同事关系。二人工作没有交集,上下班各行其事,男的还经常与其他小姑娘打情骂俏的逗闷子,大家一直以为他们未婚。后来女的受不了他这样无视她的存在,与男的在办公室大闹起来,大家才知道他们是两口子,纷纷将下巴颏儿掉在了地上。
在隐婚男女中,有些人像上述那对夫妻一样,怕影响自己的事业前途。其实那心态正应了《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还有些爱耍酷玩帅的潮男潮女,觉得宣告结婚好像落入了俗套,不够个性,其实结婚本身就是件俗事,若真怕流俗,不如做和尚尼姑最干净。
更有些人明里打着“保护隐私”的旗号,暗里怀着不可告人的阴暗,为方便自己游走在情感的花花世界,刻意将婚姻地下化,是名副其实的“感情骗子”。
细究以上几类隐婚者的心理,纷纷有着以下共同特点:自私,自我,并抱着对婚姻不信任、留一手的态度。而这些,都是摧毁婚姻最有力的杀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