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编的好友看上一款小型车,但是感觉钢板很薄,不知道安全性高不高。这也很符合大众思维,人们都觉得钢板越厚就越安全。但事实是这样么?
薄厚不等于安全
据汽车企业的技术人员介绍, 表皮对车身强度影响不大。 一台车的车身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外侧部分和内侧部分。外侧部分是用户容易用手摸来判断的部分,如表皮、门盖板等;而内侧部分是用户实际上无法看到的部分,有骨架、支架等。
在发生事故碰撞时,表皮、门盖板对于安全性能的贡献很小。在承受外来力的时候,主要是由车身骨架、支架的内侧部分来抵挡。因此,用户凭自己能直接接触到的部分,即表皮、门盖板等,实际上该部分却与安全性的关联很小。
从安全方面来说,为了使人所乘坐的室内,即车厢结实,而前部发动机舱和后部的行李箱更好地吸收碰撞时的冲击力,有必要适当地下调刚性,这就是吸能的概念。
因此,车身骨架和支架部分优先考虑碰撞性能来设计,而表皮和门盖板部分以使用便利和商品性的出发点进行设计。
有关人士说,有些消费者认为,钢板越厚越好,其实是一个误区。 对于发动机的油耗、碰撞性能、行驶性能等车的所有性能来说,实际车身重量轻更有优势。因此,在汽车设计中,所追求的是轻型高刚性。
目前,许多车都采用了比以往的钢板更高刚性的高张力钢板,特别是强调省油的小型车。这是因为,在同样重量的车型下,如果是同样钢板厚度的,其将更为结实,而在同样刚性的情况下,其能以更薄的板厚达到轻型化。而使用高张力钢板的车也可实现既轻便又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