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十堰广播FM92.0远方 十堰柏和心理 曲鹞奇
曾经在我们的后台,有个朋友留言是这么说的,“我最近听说了一个恋爱秘籍,那就是在约会的时候,可以带对方去做一些刺激的事情。比如说,坐坐过山车,闯闯鬼屋和密室,或者爬爬山,去到什么高的地方。在对方经历了这些刺激,开始面色发红,心跳加速的时候,就更容易对自己心动,产生「爱」的感觉。请问,这个是真的么?”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想问这个秘籍是真的么?是觉得它很无厘头,还是听起来有那么点道理呢?其实啊,这个说法还真的是有心理学依据的。这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是“情绪双因素理论”,又或者是“吊桥效应”。那么我们这一节课,就来看一看“心动”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情绪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在1960年左右提出的。他们认为,当某一种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对于这种情绪的感知和理解,会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第一个因素是,我们在情绪出现的时刻,身体出现了什么样的生理反应。因为生理反应是真实发生的,所以这第一个因素是现实层面的。而第二个因素,是我们如何去解释自己身上出现的生理反应。由于这个部分是发生在我们脑海中的,是虚拟的,所以属于认知层面。
简单来说,我们所意识到的“自己当下的情绪”,其实是对自己生理反应的解读。
曲鹞奇:通常我们在形容一个女生遇到自己喜欢的男生,恰好这个男生离女孩距离比较近,如说话、同坐一部电梯等情境。女生往往有一种小鹿乱撞的感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还有一些紧张。我们把这种感觉称之为心动的感觉。
如果我们去玩蹦极、过山车、海盗船、鬼屋等游戏。 也会有一种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还有紧张的感觉。我们把这种感觉称之为刺激!
如果我们忽然遇到一个紧急的意外, 例如当着几百人演讲忽然忘词、或者汽车超速行驶发生的打滑、出去玩发现自己的钱包手机丢了,也会有这种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还要紧张的感觉,我们把这种感觉称之为惊恐。
实际上,我们看到这三种感觉都是一样的反应,但为什么在一样的生理反应下的感觉定性却不一样呢?这是因为我们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对自己的情绪反应作出解读。你带女孩子去鬼屋、去玩海盗船。女孩对这些游戏有了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的生理反应, 但是女生可能不会意识到这是紧张外加一点害怕。 女孩会觉得这就是传说中的心动了。在这种情况下,女孩可能对男生的感觉都不一样了。
在恋爱中有一种说法叫“男不坏,女不爱”。从这个吊桥效应来解读就是,一般比较乖的男性,做事情四平八稳、有条不紊。的确很靠谱,但是在恋爱中会有一些平淡。这种平淡比较适合一些安全感不高、容易焦虑的女孩,因为平稳、安宁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安全感。 但是对于比较喜欢刺激和新鲜感的女孩太平淡的生活会感觉到没意思,没有心动的感觉。
有一些比较能折腾的男性,思维行动力比较活跃,总能制造一些新鲜感和惊喜。他们懂得让女生经常处于一种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的状态。女生本身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但是女生就会觉得这男生很有意思。
我曾经问过一些在感情中投入很深的情侣或者是夫妻,对自己的感情最难忘的情景是什么?女孩说,当时两个人在街上吵了起来,自己很生气想离开,已经走了很远了,男友忽然追上自己,不由分说抱着自己,连声说对不起。街上的行人都在看自己, 自己想挣脱又不行。当时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有一些难为情,有一些生气, 还有一些被安慰的感觉。 现在这对夫妻已经结婚10年了。
说到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一个过于平淡和过于折腾的人,都是一种极端,最好还是在感情这种能互动出7分的平淡和3分的***就好。所以每个男性要学会张弛有度,有平淡的安宁,也有紧张的刺激。
网上有一句话说很好,追女孩,如果追的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要带她看世间繁华。若是女孩心已沧桑,要带她做十次旋转木马。
远方: 想象一下,当你和对方一起做比较刺激的事情的时候,比如坐着过山车从最高点冲下来,或者是走进鬼屋受到了各种惊吓,是不是心脏会“噗通噗通”地加速跳动,呼吸也会急促。这时候,虽然导致对方这些生理反应的真正原因是鬼屋,过山车,或者是其他刺激的事情本身。可是呢,就在他无意识地寻找线索,去解释自己生理变化、去理解自己情绪的时候,恰好,你就在他身边,而且你还可能是一个对他有吸引力的人。那么这个时候,对方就很容易误会,是你让他出现了脸红心跳的变化,从而让他觉得,自己好像对你感到“怦然心动”,你们之间,似乎产生了爱情的情愫。这就是为什么,两个人一起做一些刺激的事情时,就更容易对对方产生心动的感觉了呢。
曲鹞奇:在这种心动的感觉也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前段时间,我太太想换车,她让我先帮她去看看什么车子比较合适,我去了某4S店。 这个品牌的车子是以操控性著称。销售员特别热情,跟其他的销售员仅仅是静态展示不一样,这个销售员一定要我去试驾一下。开到一个将要竣工,还没开放的路段。销售员叮嘱我一定要系好安全带,拿紧手机,拉紧车内的把手。我当时的感觉有点像电影《飞驰人生》里驾校教练的那个感觉,我不知道他想干嘛?
然后他就忽然踩油门把车子加速到100公里的样子,车子的发动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浪。然后他开始做麋鹿测试,就是在急速下,连续跑S路线。 但是我即使有安全带,我也被甩的七晕八素。轮胎与地面发出尖锐的嘶鸣声。每次车子在转向的时候,你几乎可以感觉到车外侧的轮胎好像会翘起来。然后又一个急刹车,车子从近100公里到静止。 我觉得我平时还算是稳重的人,但是当时整个过程我几乎一直尖叫,很失态的那种样子。下车后,我还是心跳的很快、整个 人特别兴奋。好像还在回味刚才那种急速的刺激。后来我没再去别的店,回家连续好几天就一直向我太太推荐那款车。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利用“吊桥效应”的成功的营销。
在恋爱中的吊桥效应,并不是男性的专利, 女性也经常用在这个效应, 例如,有恋爱中,有一些女生很喜欢“作”。例如半夜想吃某某店的小吃、希望男生给自己一个难忘的定情仪式、或者要男友哄自己开心,尤其是哄女生开心真的是个技术活儿, 我从事十几年心理咨询工作,都未必了解一个女性真正想要什么? 所以很多男生就是在这种女性的作摸不定的情绪下如履薄冰。可能前脚把女友哄好了,后面又不知道那句话说错了,惹得女友不高兴。所以很多男人在恋爱中自己也像坐过山车一样,有起有伏,而且起伏没有规律。如果说女生在吊桥效应中感受到心动,那么有的男生在这个效应中感受到的就是心痛,为了避免心痛,男性要尽其所能的哄女性开心,在哄女友、心痛、女友开心、自己开心的一系列情绪起伏中,男性也感觉自己在经历一段刻骨铭心、海枯石烂、跌宕起伏的感情。
但是同样的道理,小“作”一下怡情, 如果“作”起来没完, 这种感觉就像皮筋一样,超过了可承受限度,容易断掉。
远方:心理学家阿瑟·阿伦在一座长130米,且仅靠2根粗麻绳悬挂在70米高空的吊桥上做的实验,也证实了这个说法。在实验中他发现,那些从惊险的吊桥上走过的人,大多数都觉得自己对站在对岸的异性有了心动的感觉。这就是广为人知的“吊桥实验”,也因此,“情绪双因素理论”同样被称为是“吊桥效应”。那么在知道了这些之后,你应该如何在恋爱中、以及生活中,去运用“吊桥效应”,或者是“情绪双因素理论”呢?
一方面,你当然可以利用“吊桥效应”来推动两个人的关系。就像之前提到的,带你喜欢的人去做一些具有刺激性的事情。这样确实有可能让他对你产生“心动”的好感。
曲鹞奇:其实用吊桥效应去制造心动感,不一定就非要局限于看恐怖电影、去蹦极、去做海盗船这么古板,万一有的女孩子不敢蹦极怎么办? 根据“情绪双因素理论”你只要给爱人创造那种心动的感觉就好,过程其实很灵活的。我记得上学时,我和一个喜欢的女孩煲电话粥。这个女孩本来是比较乖巧听话的,平时晚上写完作业休息的比较早。结果那天聊天聊了很多。女孩抱怨说:聊天聊的我的不困了。 我当时说:那我陪你聊到看日出好了。女生说:从来都没有聊电话,聊一晚上的。 女生还要小心翼翼的不要吵到同寝室的同学。两个人躲在被窝里小声的喃喃耳语、之后,我和这个女生的关系超越了普通朋友。
这个事情中的“吊桥”就是对原有习惯和规则的打破。 第一个这个女孩和一个男生聊这么久,第二,从来没有打电话竟然聊了通宵, 这是平时想都没想过,也没做过的事情。 但是我陪着这个女生打破了这个常态。 女生还得小心的不能吵到其他同学。 这种新鲜的、紧张的、打破常规之后的不安感就是“吊桥效应”。
我在咨询中见过一个大学生,他说假期约了几个同学徒步登武当山。三男三女。这几个同学们平时都喜欢徒步,一听这个计划都特别兴奋, 他们早上6点开始有山门进去,中间不坐通勤大客车和缆车。就靠徒步爬山。从早上6点到中午才爬上乌鸦岭。 找了一间酒店吃饭、休息到晚上12点开始登顶。当时是夏天,但是山里的半夜非常冷。山间漆黑一片、除了他们的户外手电的光。山路上静悄悄的,是不是传来几声鸟叫。后来在半路上实在是冷的不得了,一个女生体力差,他就一直牵着这个女生,原地休息时,女生依偎在他怀里取暖。两个人同吃一块面包。他一度觉得,这就是恋爱吧。但是下山回来后,女生却和他保持着距离,只保持着同学的关系。这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如果你问我说,这样就是爱情了么?我却无法给你“是”这个回答。因为对方体验到的心动,只是他对于那一瞬间出现的生理反应的一种解释而已,并且这种解释,还是基于错误的线索——不是你本身,而是他所处的环境。而一个人的情绪是不断地在产生的。那么在下一刻,在你们离开了刺激环境之后,他就可能对自己的情绪有了其他的解释。这时候他可能就发现,心动的感觉,怎么就不见了呢。
所以,你不妨把“吊桥效应”产生的心动,看成是提供了一个,让两个人拉近距离、彼此进一步接触了解的机会。在基于这种“心动”所带来的良好的、积极的感觉上,你们需要持续地去探索,那些真正代表了“喜欢”,甚至是“爱”的表现。比如,你们是如何看待对方的优缺点的,两个人是不是愿意为了对方而付出,等等。
远方:你还可以在感情开始之后,利用“吊桥效应”去创造一个个积极的瞬间,成为长久的美好爱情的推动力。为什么这么说呢?近年来的神经科学研究发现,爱其实并不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情感,而是由一个个瞬间组成的。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可能会在一些瞬间里感到非常地爱对方,也可能在一些瞬间里非常地讨厌对方。网上有一阵子很流行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每一对恩爱的夫妻,一生中都有100次想离婚、50次想掐死对方的冲动”。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呢。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爱的秘诀不就变成了“尽可能地多创造这些积极的瞬间”吗?所以,你完全可以运用“吊桥效应”去不断创造“心动”和“兴奋”的体验,让这些体验变成爱情中的一个个积极瞬间。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给对方制造一些小惊喜,在纪念日的时候给对方一些仪式感的感觉,又或者是定期地去陌生的地方旅游,这些都是可以的。那么另一方面,你也需要运用“吊桥效应”去避免错误的归因,学着去分辨和解释自己情绪的真实来源。比如在你感受到心动的时候,请试着去停下来想一想,自己是真的遇到了爱情,还是可能只是一场美丽的误会。试着从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去寻找真实的线索。
曲鹞奇:不过在制造惊喜时,一定要做好功课。先了解对方到底喜欢什么。不要把惊喜弄成了惊恐。 这里我也给大家说两个失败的案例。
我有一个好哥们,是个比较浪漫的人,比较喜欢营造惊喜和仪式感。比如他会在高楼的平台上铺满玫瑰花瓣,准备红酒和蜡烛,陪女生边看星空,边品酒。 他会把屋子的天花板上全部固定上开满桃花的树枝,然后配合灯光的效果,一进屋子就好像进入了一片桃花林。
结果有一次这哥们翻车了,他带女孩到自己工作室玩,他本想为女友准备一次烛光晚餐,当他毫无预兆的关了灯,准备点烛台时,女孩被吓到了,突然的黑暗和昏暗的烛光使得气氛有点诡异,女孩不快的离开了。之后女孩和朋友抱怨,第一次见面,自己就被吓到了,感觉很不好。
我前段时间也有一个失败的案例,我太太快过生日了,想要一根项链。 我有天出去办事,经过商场想起这个事了,我想给太太个惊喜,就选了一根项链,结果回来给太太看, 这一看就出问题了, 太太说项链的造型很不喜欢,为什么买的时候不和她商量。项链又不喜欢,带着也不好看,心里堵得慌。 我当时才觉得心里堵, 本来想制造个惊喜,结果弄得大家都不舒服。后来同事说,女性对首饰的造型要求很高,不好看就带不出去,以后要么弄清楚太太喜欢哪一款,偷偷买下来就好,或者直接带太太去现场挑。
吊桥效应 也是因人而异,我记得有一次和太太出去旅游,我喜欢自由行,我太太喜欢报旅游团。我喜欢出去游戏时的随心所欲,在一个地方玩够了,再想下一个地方去哪, 在了晚上现定酒店。 我太太就很不适应,她说出来玩为什么不做攻略?为什么不提前订酒店? 但是在我的感觉中,提前计划好的旅游,好像就没乐趣了。
我记得有一本小说里讲到,主人公想出去散散心,于是简单收拾了行李,来到火车站,看着电子屏上的目的地,然后随便选一个陌生的名字,买了票,上了车,然后去哪个陌生的地方住几天。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小说的作者一定是个喜欢惊喜和充满好奇心的人。
比如有的人喜欢看恐怖片,有的人不喜欢看鬼片。这是因为喜欢看恐怖片的人本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感比较高。所以他可能更能接受各种惊喜和刺激。 而有的人本身是焦虑特质、安全感比较低, 他内心里的焦虑 本身对他刺激就很难以应付了,如果还带她体验什么吊桥效应, 估计只会加重她的不适感。
远方:比如说,是不是因为你刚刚结束了一场跑步,心情还没有平复下来,是不是因为你看了一场篮球赛而热血沸腾,或者你正处在一个热闹的聚会当中。当然,现实中的环境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你需要做的,就是从环境中,去寻找真正能够解释自己生理反应的线索,从而避免对自己的感觉产生误解。已经有实验证实,当你有意识地去分辨自己情绪来源的时候,那些迷惑性的线索就会大大降低对你的影响。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