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今天是第六十六个世界卫生日,主题是“食品安全”。日前,记者就食品安全问题走访了东风总医院消化内科和儿科等科室,搜集到一些危重又极易让人忽视的病例,并就如何预防和处理请教了专家。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方元 通讯员 黄小凡
“跑肚拉稀”病人四成与隔夜剩饭菜有关
家住张湾某小区的刘婆婆今年70岁,上月中旬吃坏了肚子,上吐下泻,一天跑了十多趟厕所。
刘婆婆原本身体就单薄,这一折腾还发了烧,等家人接到电话赶回来时,老人已瘫在厕所里。家人赶紧将刘婆婆送到东风总医院消化内科。经检查确诊,老人得了急性胃肠炎。进一步化验得到的结果是: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
家人回想,老人这两天的饮食和往日没什么不同,不知道是哪儿出了问题。医生提醒:“是不是吃了隔夜的剩饭菜?”家人这才想起,头天有一盘青菜没吃完,儿子说倒掉,老人觉得可惜,便放进了冰箱,第二天被老人全部吃掉了。
刘婆婆在医院打了5天针才康复出院。“你看这剩饭剩菜闹的,不仅人遭罪,还花了3000多元治疗费,真是划不来。”回到家的刘婆婆提起这事儿就闹心。
刘婆婆的遭遇不是个案,据了解,东风总医院消化内科每年收治的急性胃肠炎病人中,超过40%与剩菜剩饭有关。
该科副主任姜红梅告诉记者,隔夜的饭菜不仅容易受到污染产生大量细菌,绿叶蔬菜如菠菜、菜花、豆角、甘蓝、青椒等,还能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导致食物中毒的原因之一,也是促成癌变的诱导因素之一。很多人认为只要将剩饭菜充分加热就行了,殊不知,高温加热虽然可以杀灭滋生的细菌,但亚硝酸盐经加热后毒性会增强。
剩菜到底能不能吃?浙江大学进行的一次实验或许能说明问题。该实验将现炒的4个菜:炒青菜、韭菜炒鸡蛋、红烧肉和红烧鲫鱼,分别取样放置在4摄氏度的冰箱中冷藏,一段时间后拿出来加热,然后检测菜里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结果,放置半个小时后,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在正常范围;放置6个小时后,红烧肉中亚硝酸盐含量已超标(国家规定为:3毫克/公斤);放置18个小时后,炒青菜的亚硝酸含量比放置6小时增加了443%,红烧鲫鱼增加了54%,韭菜炒鸡蛋增加47%;放置24小时后,4个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全部超标。
怎样处理隔夜饭菜?健康专家认为,对于剩饭,应将其松散开,放在通风、阴凉和干净的地方,避免污染,等剩饭的温度降至室温后放入冰箱冷藏。剩饭的保存时间以不隔餐为宜,早饭午吃,午饭晚吃,尽量缩短在5—6小时以内。吃剩饭前一定要彻底加热,而且要热透才能吃。不要吃热水或菜汤泡的剩饭,不能把剩饭倒在新饭中,以免加热不彻底;对于剩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原则上不隔夜。
吃了没炒熟的四季豆 医生中毒住
四季豆是大多数人爱吃的蔬菜,做得好是道美味,如果没煮熟就是毒药了。
想起几个月前那次住院,姜红梅至今还后悔不已。身为医生的她不是不知道四季豆要炒熟吃,但一时疏忽,让她中毒住院,挂了两天吊瓶。
“那天,才吃完晚饭就感觉恶心,想吐,后来头晕、头痛、腹泻、腹痛全来了,我知道自己四季豆中毒了。”姜红梅赶紧到医院挂吊瓶、做治疗,两天后恢复健康。
四季豆为什么容易引起中毒?医学专家说,四季豆含有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素两种毒素,它们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性,可使人体红细胞发生凝集和溶血。但只要将四季豆加热至100℃以上,彻底煮熟,其毒素就会被破坏,可放心食用。四季豆中毒的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数小时。四季豆的中毒表现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头痛等。轻者吐、泻之后症状会自行消失,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救治,一般数小时或一两天后患者会恢复健康。
“从那次以后,我每次炒四季豆都很谨慎,起锅的时候仔细尝一尝。”姜红梅说,判断四季豆是否熟了,主要看颜色是否由鲜绿变为暗绿,吃起来是否有豆腥味。用餐人员较多的集体食堂烹调四季豆,最好先用沸水煮一下再炒。
“除了四季豆,还有许多食物一旦不新鲜、发芽,或采用非常规手段催熟后,就会出现不利身体健康的毒素,有一些甚至会危及到生命。孩子比成人的抵抗力更弱,在制作孩子的食物时,更要注意不要让这些食材上餐桌。”姜红梅说。
姜红梅所说的这些食材,就是近来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份“堪比砒霜的菜单”。记者搜索发现,青西红柿中的龙葵素能让人中毒;烂白菜能让人缺氧;无根豆芽中的除草剂含有使人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有害物质;鲜黄花菜含有秋水仙碱,可引起嗓子发干、胃部烧灼感、血尿等中毒症状;还有发芽的土豆、腐烂的生姜、长霉的茶叶、长斑的红薯、发黄的银耳、未腌透的咸菜、变色的紫菜、新鲜的蚕豆、生豆浆、木薯等等,都能引起人中毒。
听信偏方吃鱼胆治病 中年男子中毒
去年冬天,46岁的刘先生因为生吃鱼胆中毒,住进东风总医院消化内科。
刘先生有高血压,加之近年来视力减退,听人说生吃鱼胆既可明目又能治疗高血压,就从菜市场买回几条草鱼,将鱼胆取下一起生吞了。次日,刘先生的眼睛、皮肤发黄,小便也是深黄色,恶心、呕吐不想吃饭。
到东风总医院一查,刘先生体内的转氨酶超过1000个单位,正常的在40个单位以下,总胆红素也超标5倍多,确诊为急性鱼胆中毒。经过护肝、退黄、营养支持及卧床休息,住院一周后,刘先生恢复正常。
刘先生的病情还算轻的。2011年春节,50岁的严女士听说鱼胆胆汁具有清热解毒、止咳明目等功效,一口气吞下8只鱼胆,仅一个小时左右,她就开始恶心、呕吐,同时全身出现黄疸。经过检查,严女士血液中的毒素是正常人的10倍,属急性肾功能衰竭。医生通过药物控制住了她的黄疸,但肾功能一直显示不正常,后经过血液透析治疗,严女士半个月后才出院。
专家称,鱼的胆汁中含有一种叫鲤醇硫酸酯钠的化学物质,可以导致肝脏、肾脏、心脏的严重损害,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可以导致死亡。所以,鱼胆是吃不得的。如果不慎误吞鱼胆,先喝下300—500ml清水,然后用筷子等硬物顶住咽后壁,诱发呕吐反射,催吐结束后要立即就医。
专家介绍,不光鱼胆有毒,蛇胆同样有毒,在南方很多地方,人们喜欢吃蛇胆,认为蛇胆可以明目,吃了对身体有好处。殊不知,蛇胆含有许多由肝脏输出的有毒物质及鞭节舌虫等寄生虫,盲目吞服鲜蛇胆,极易诱发肝、肾功能衰竭。
听信偏方,乱吃乱喝导致中毒的还有一例。
2013年端午节那天,郧阳区南化塘镇20岁的姑娘小齐在家喝了一些自制的雄黄酒,次日感觉头痛、乏力,并出现尿色偏黄等症状。
入院时,小齐已出现肝昏迷、凝血功能严重障碍,专家确诊为急性肝衰竭,为雄黄酒所致。经过精心治疗,小齐昏迷4天才苏醒过来。
专家说,雄黄含砷,是砒霜的主要成分,易导致中毒,特别是特殊体质的人更容易发生中毒。
吃完辣条 8岁女童过敏性休克
东风总医院儿科病区主任雷勋明告诉记者这样一个病例。去年11月的一天,一名浑身红疹、不省人事的8岁女童被家人抬到医院。女童家人告诉医生,孩子此前吃了一些从学校外购买的辣条。
雷勋明接诊后,发现这是一例因吃辣条引发过敏性休克的病例。该女童在医院抢救3天才脱离生命危险。
以辣条为代表的“五毛食品”,曾一度在十堰部分中小学校周边泛滥。近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专项执法组,对城区部分食品批发市场的12个批次疑似问题食品进行抽样检查,并现场委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封存检测。
专家介绍,检测到的辣条等不合格项目为过氧化值超标、酸价超标、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超标等。
“不光是这些硬指标超标,实际上辣条的辛辣对学生也是有害无益的。”雷勋明说,食用辣条后,大量细菌侵入人体,造成胃肠炎症,引起吐泻。辣条本身含有大量辣椒粉,对口腔黏膜及肠胃道都有较强刺激作用,容易引起咽部充血、淋巴结肿大。经常吃辣条还会引起肠胃消化不好,辛辣食物容易上火,引起便秘、痔疮等等。另外,学生吃过辣的食品,口味变重,会直接影响到食欲。辣条等食品造成孩子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动不动就会生病,时间一长,体质越来越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