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王佳 实习生 胡阳 通讯员 汤晶晶
暑假期间,城区各大医院儿科接诊的性早熟患儿骤然增多,其中女孩是男孩的5倍。记者走访市妇幼保健院、太和医院、东风总医院、市人民医院了解到,暑假期间,几家医院共接诊15例性早熟患儿,年龄最小的才一岁半。医生说,儿童性早熟发生率逐年增多,但因疾病导致的不足一成,一般是由于激素超标的药物或食物诱发。
最小性早熟女孩仅一岁半
小英出生于2011年3月,身体一直不错,今年4月断奶后,一直食用某名牌奶粉。7月底,小英的母亲李女士在给小英洗澡时,突然发现小英的乳房明显增大,用手一捏还有小硬结,右侧乳房的硬结已有樱桃大小。这可把李女士吓坏了,赶紧带小英到市妇幼保健院就诊,诊断结果是“性早熟”。
小英的情况并不是个案。刚入小学的小玲在今年初由于下体少量出血就诊,诊断结果也是“性早熟”。
孩子并非长得越快越好
记者走访市妇幼保健院、太和医院、东风总医院、市人民医院了解到,暑假期间,几家医院共接诊15例性早熟患儿。“性早熟患儿人数正在逐年上升。”市妇幼保健院儿童生长发育科副主任王昊告诉记者,目前,儿童性早熟的发病率已达到1%,而且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
“每年暑假是性早熟患儿的集中就诊期。”王昊说,患儿年龄多集中在3至8岁,其中,女孩的发病率是男孩的5倍。一般来说,家长可通过一个先兆来判断孩子是否性早熟:孩子突然出现身高增长加速,或者发现鞋子不断更换尺码。
王昊建议,孩子3岁后,家长应该至少每半年带孩子做一次全面体检,如体格发育的检测、骨密度和微量元素的检查等。若发现身高的增长>7厘米/年,或是大于同龄儿童2SD,就需引起注意。“很多时候,孩子并非长得越快越好。”王昊称,这是很多家长的误区。
食物药物都可能“催熟”孩子
“性早熟的孩子大多是吃出来的。”王昊说,许多家长抱着“先天不足后天补”的想法,反而适得其反。
有一个6岁女孩,从小体弱多病,爷爷奶奶十分心疼她,花上万元给她买来各种各样的微量元素、蛋白粉等补品。吃了2年多,孩子不但身体素质没有明显好转,反而出现性早熟现象。王昊建议,家长千万不要在没经过系统检查前,凭自己的想法给孩子乱吃补品。殊不知,锌等微量元素超标,也会导致性早熟。
除补品外,许多食物也会成为促使孩子性早熟的“祸首”。如禽肉(特别是禽颈)、反季节蔬菜和水果、油炸类食品(特别是炸鸡、炸薯条、炸薯片)。
另外,大补类食品也不要让孩子食用。“越是大补类的药膳,越会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王昊指出,这会造成孩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如药膳煲汤中的冬虫夏草、人参、桂圆干、荔枝干、黄芪、沙参等,最好让孩子“敬而远之”。
多运动,避免开灯睡觉
“虽然儿童性早熟发病率逐年增多,但真正因疾病而导致性早熟的不足一成。”王昊表示,90%的孩子是受外部因素影响,这都是可以预防的。
王昊建议,多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加强下肢锻炼,至少保证每日运动30分钟以上,跑步、爬楼、跳绳都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应保证孩子每晚有八九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以保证垂体在夜间能分泌足量的生长激素。若无特殊情况,最好不要开灯睡觉。此外,也应避免孩子长时间受电脑显示屏的光照刺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