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堰市一位老人十余年如一日资助贫困生,受他恩泽的贫困学生达200多名!24日,在2012年十堰市“十一助·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捐助仪式暨感恩思进座谈会和张湾区“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暨爱心助学资金发放仪式上,这位老人又先后慷慨解囊,共捐款4万元。这位可敬的老人,就是被众多学生和家长称为“大善人”的朱启武。
■文、图/记者 罗伟 实习生 陈茹
800元改变一位贫困生的命运
今年62岁的朱启武是张湾区方滩乡喻家村人,原是政府工作人员。1993年10月,朱启武辞职,开始自主创业。他先后从事过建筑材料供应、汽车配件销售、建筑工程施工等行业,后来创办了十堰市启森房地产公司。
朱启武的助学生涯,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次偶然。因工作原因,朱启武和当时茅箭区茅塔乡的一位村干部认识。一天,朱启武无意中从这位村干部那里听到一件事情:茅塔乡的一个孩子考上了大学,家里没钱想弃学。朱启武连忙问到底怎么回事。原来,这位周姓应届高中毕业生考上了南京邮电大学,但因家里穷又借贷无门,被800元学费拒之门外。当时已是9月中旬,该大学新生报到时间即将截止。
朱启武也是穷苦孩子出身,深刻体会读书对于农家子弟的重要性。他想,如果这名学生因为800元无法进入大学,将是一辈子的痛。朱启武当即决定捐助该学生800元,帮助他圆了大学梦。
就这样,这位学生顺利进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长春一家单位工作。现在,周先生已成家立业,并且事业有成。周先生一直对朱启武感恩戴德。他对很多人说:“要不是朱伯伯帮我,我现在还在山里头种地,或者是一名打工仔。朱伯伯的帮助,彻底改写了我的命运!”
十余年资助200多名贫困生
自从资助茅塔乡这位贫困生后,朱启武就一发而不可收。只要听说哪里有贫困生,他就会尽自己所能,为贫困生提供力所能力的帮助。他的原则是,自己公司的利润来自社会,理应回报社会。
2003年,朱启武一次资助了50名湖北医药学院贫困大学生。连续3年来,他都关注本报关于贫困生的相关报道,并参与本报“希望工程圆梦行动”为贫困生捐款。去年夏天,朱启武得知竹山双台孤女华先红考上大学,学费没有着落。朱启武就赶赴双台,每年资助华先红6000元直至其大学毕业。竹山17岁少女胡丽丽幼年时父亲亡故,母亲身患癌症。朱启武获悉后,来到胡丽丽家,现场捐款2000元,并承担了胡丽丽上学直至毕业的全部费用。朱启武并且承诺,以后还为胡丽丽联系工作。
十余年来,朱启武共捐资40余万元,共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其中的很多学生已经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很多贫困学生家住大山深处,朱启武经常去贫困生家里慰问走访,酷暑寒冬,翻山越岭,艰辛可想而知。但是看到这些家境贫寒的孩子成长成才,他感到非常欣慰。一些贫困生和家长,将他称为“大善人”。
资助贫困生到“不能动”为止
朱启武创办的十堰市启森房地产公司,并不是一家大公司,公司利润有限。但是,朱启武年年拿出钱来资助贫困生。个别实力比该公司大的企业业主,讥笑他是为了出风头。对此朱启武不屑一顾,他说:“我这个年纪,还出什么风头?”很多次,他捐资助学时,故意避开媒体。
8月24日,在2012年十堰市“十一助·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捐助仪式暨感恩思进座谈会和张湾区“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暨爱心助学资金发放仪式上,记者再次见到了朱启武这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老人。他又先后慷慨解囊,共捐款4万元。
朱启武并不觉得自己做了了不起的事情。他说,尽微薄之力能够改变一些贫困生的人生,他非常荣幸,“我要继续帮助贫困生,直到我不能动了为止。”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家人也加入到捐资助学的队伍中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