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竹溪县新洲中心学校资教老师郑建彬、赵红侠夫妇
郑建彬(右二)正在辅导学生
“一、一、一二一……”洪亮的口号声打破了校园的寂静。9月3日,竹溪县新洲乡中心学校的操场上,资教老师郑建彬正带着四、五年级的学生晨练。与此同时,学校三年级教室里,他的妻子赵红侠正领着学生诵读新学期第一篇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
“比翼鸟”深山资教
六年前,郑建彬远离父母,携女友赵红侠来到竹溪县新洲乡资教。
郑建彬1983年9月出生在山东东平,赵红侠是他的高中同学。在郑建彬眼里,柔弱娇小、性格温和的赵红侠脸色一直很苍白,经常带着药片在学校里服。读高中时,郑建彬和赵红侠经常在一起讨论学习,相互帮助和鼓励。高中毕业后,他们都考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大学期间,当郑建彬满怀深情地向赵红侠表达爱意时,却遭到赵红侠的婉拒。她在信里告诉郑建彬,自己读初中时被查出患有早期白血病,经过全力治疗,虽然已经过了危险期,但这种病复发率很高,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所以不想拖累他。
看到赵红侠的信,郑建彬的心里充满了怜悯和感动。他没想到,外表柔弱的赵红侠承受了那么多年的病痛折磨。他立即找到赵红侠,坚定地告诉她:“无论未来的路有多么艰辛和曲折,这辈子,就让我来照顾你吧!”两颗火热的心就这样连到了一起,他们成为一对幸福的恋人。幸运的是,读完大学,赵红侠的身体逐渐康复了。
大学毕业时,郑建彬告诉赵红侠自己想当一名资教老师,希望她同行,赵红侠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听说女儿准备去外省偏远的山区工作,赵红侠的父母非常担心,但赵红侠说服了他们。
2007年7月,这对恋人从山东来到竹溪县,成了一对资教老师。两年后,在同事们的祝福声中,这对大山“比翼鸟”组建了一个温馨的家庭。
用言行影响学生成长
新洲乡是一个偏远乡镇,多年来,由于教育条件、经济条件限制,不少孩子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
2009年9月刚开学,郑建彬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开完第一次班会,郑建彬收到学生杜某的一张纸条:“老师,我家庭情况不好,不敢和别人说话,怕他们不理我,我该怎么办?”放学后,郑建彬找到胆怯、内向的杜某,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鼓励他勇敢自信,试着和同学们交流,并让他担任小组长。周末,郑建彬经常给杜某买些生活和学习用品。慢慢地,杜某变得开朗、善谈,并主动关心同学,成了一个性格开朗的阳光男孩。
在学校里,郑建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成长。不论春秋寒暑,他坚持和学生一起晨练、晨读、参加校园卫生大扫除。他告诫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看到教室的灯、饮水机、门窗没关或厕所的水龙头没拧好,他都会主动关上、拧好。他坚持每周给远方的父母和岳父母打一次电话,为妻子洗一次衣服,烧一道妻子爱吃的菜,每天整理一次寝室,他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他们爱自己的同学,爱自己的亲人。
扎根山区奉献青春
在山东老家,郑建彬的父亲忙时种地,闲时开三轮车跑出租,帮别人搬运货物;母亲的身体不好,一年到头没断过药,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宽裕。一个当老板的同学多次给郑建彬打电话说:“窝在穷山沟,一个月才一千多元钱,图个啥?你跟着我干,一个月给你五千元。”但郑建彬婉言谢绝了:“比起繁华的大城市,这里的学生更需要我们,我们不能离开这里。”
由于水土不服加上身体虚弱,赵红侠一直吃不惯学校的伙食。学校里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加上地处偏僻,没办法买菜回家自己做饭,每次吃不下东西时,赵红侠便吃泡面。后来,同事们了解到赵红侠爱吃白面馒头,只要去县城就会给她带回一大袋白面馒头,这经常是她一个星期的口粮。为了不让同事们担心自己,赵红侠从没提及自己过去得病的情况。郑建彬担心妻子的身体,但也只能在周末为她做几顿家乡的饭菜。有好几次,赵红侠晕倒在讲台上,学生赶紧去找郑建彬,当抱着昏迷的妻子回寝室时,他的心里充满了自责。
每年的清明、端午、中秋等节假日,同事们在家享受假期时,这对夫妻总是义务担负起学校的假期值班工作。两人巡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保卫学校的安全。他们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
2010年7月,资教期满,面对条件艰苦的新洲乡中心学校,大多数资教老师选择到沿海发达地区或者回校深造,这对夫妻的父母也一次次打电话希望他们回家,可是,他们放不下孩子们,又一次选择了坚守。2012年,夫妻俩参加湖北省农村新机制教师考试,双双通过,在填报志愿时,他们放弃了去好学校工作的机会,选择留在新洲乡中心学校。为更好地提升业务能力,他们还商量,30岁前不生养孩子。
“我工作,我快乐。青春易逝,人生无悔!”从郑建彬和赵红侠的工作誓言中,我们看到了当代大学生扎根山区教育、奉献青春的信念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