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9月10日,十堰晚报《汽车周刊》“保养‘潜规则’”一文见报后,引起了诸多车主的关注。
近段时间,不少读者通过各种方式咨询有关汽车养护方面的问题。记者将这些问题整理归纳后,就其中突出的一些共性问题邀请了相关专家进行解疑释惑。
记者 毛以国
支持专家:东风本田汽车俊雷特约销售服务店售后技术总监刘文涛
>>>关于洗车
误区一:频繁洗车或长时间不洗车
不少有车族对自己的爱车可谓宠爱有加,为了使车身保持干净,他们三天两头去洗车。殊不知,洗车过于频繁,虽能在表面上保持车身漆面干净,但却在不经意间加速了漆面氧化,导致漆面暗淡无光泽。
而与那些过于频繁洗车的车主相反,有一些车主则长时间不洗车,这同样对车身有伤害。车辆长时间不洗,由于雨水、空气中的酸性成分,以及鸟粪、灰尘等物质的侵蚀和附
着,会加速漆面的老化和损坏,进而使车体金属部分因失去保护而氧化。同时,车辆长时间不洗,一些密封胶条得不到及时护理,也会老化失效,使密封性能劣化。
正确的做法是:通常情况下,一周洗1—2次比较合适。一般的浮尘用鸡毛掸子或软毛拖把清理即可,但如果遭遇了灰尘、泥浆、大雨等,车主应尽快对车辆进行清洗。
误区二:用洗衣粉或洗洁精洗车
现在用车、养车成本越来越高,于是一些车主开始自己动手洗车。自己洗车,光用清水洗肯定是洗不干净的,使用清洁剂必不可少。而家里最常用的清洁剂无疑就是洗衣粉和
洗洁精了,因此一些车主自己洗车时常直接使用洗衣粉或洗洁精。其实,这种做法对车辆是有损伤的。洗衣粉中的清洗成分一般为磺酸,磺酸长期作用于漆面,容易导致漆面发白
,失去原来的光泽。而且洗衣粉大多是碱性洗涤剂,长期使用会加速车身橡胶件、轮胎、车窗等部位的老化。
如果打算自己清洗车辆的话,建议到正规的汽车用品店或者信誉良好的网店,购买正规的专用洗车液或者时下很流行的浓缩洗车水蜡,既能去除表面污渍,也能起到保护车漆
的作用。
误区三:用普通抹布擦拭车身
自己洗车还存在一个容易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在擦拭车身时,可能因为方法不当或使用的抹布不合适,导致细小的沙石在车漆表面留下细微的划痕。这种划痕不但影响外观,
还会加速漆面老化。因此,擦拭车身的抹布也十分有讲究,不能随意从家里拿一块抹布就匆匆上阵了。
建议购买纤维更细、质地更加柔软的专用洗车毛巾,一般来说超细纤维毛巾纤维密度大,吸附能力强。此外,最好根据用途的不同,分别使用不同的毛巾。这样做不但能保证
不损坏车漆表面,也能更有效地清洁车身内外。
>>>关于玻璃水
误区一:用水和洗衣粉兑制
顾名思义,汽车玻璃水主要是用来清洁玻璃的。很多人都认为该产品的使用是比较简单的,因此可以随意的用水和洗衣粉自行兑制。殊不知,这样做很容易导致沉淀剂的累计,长此以往的话很容易造成出水口严重堵塞。
此外,一般的洗涤剂都是呈碱性的,会对车辆的橡胶材料造成腐蚀,使得玻璃表面出现刮花的现象。这样一来,如果需要进行修理的话所花费的价格可能要贵很多。
误区二:用水替代玻璃水
可不可以用水替代玻璃水来进行清洗呢?普通的自来水同样含有较多杂质,时间长了,杂质会依附在橡胶管内,影响正常的喷水。长期使用可能会使玻璃表面与雨刮器之间摩擦力加大,使得玻璃产生划痕。而且,清洗的效果也要差很多。清水只能简单地清洗灰尘,对车窗上附着的脏污、虫尸,并没有彻底清洗的能力。
>>>关于机油
误区一:机油越多越好
对于车辆发动机来说,机油是不可或缺的。当发动机油底壳中的机油不足时,轴承与轴颈等部件的摩擦会因为机油不足而导致润滑不良,加剧发动机各个部件的磨损程度。但
是,如果机油过多则会增加曲柄连杆机构的转动阻力,还会使飞溅到气缸壁上的机油增多。同时,机油过多会导致燃烧室积碳增加,发动机功率降低,从而会影响到排放。
因此,车主要时刻注意仪表盘的机油警示灯,机油不可过多也不能过少。车主在检查或添加机油的时候,应按照机油标尺上面的刻度添加,机油液位最高不能超过标尺刻度上限,最低不能低于标尺刻度下线,机油液位通常添加到两刻度中间偏上的位置比较合适。
误区二:机油越贵越好
不同品牌和级别的机油,其品质相差很大,价格也有一定的悬殊。有的车主认为便宜无好货,所以在选择机油时觉得价格越贵就越好。实际上,并非价格越贵的机油就越好,合理使用机油就如广告词所说“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关键要看适不适合自己的车。车主要了解自己车辆发动机的要求,不要把低级别的机油用在要求较高的发动机上,也不要把高级别的机油用在要求较低的发动机上,应该根据车辆发动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油。一般来说,选用的机油能满足车辆使用要求就行,比如:发动机机油,对于国产轿车来说,一些国产SJ级机油完全能够满足要求,没有必要买进口的。
误区三:机油标号越高越好
同样的,并不是标号越高的机油越好。机油标号中“W”前后的数字不一样,分别代表温度与黏度。“W”前面的数字越小说明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越好,环境温度越低,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越好;“W”后面的数字则是机油耐高温性的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机油在高温下的保护性能越好。简而言之,就是如果在炎热的夏天,最好选择“W”后面数字更大的;如果在寒冷的冬天,就选择“W”前面数字更小的。
>>>关于轮胎
误区一:宽胎好就要换宽胎
有些车主听人说轮胎越宽越好,就盲目地去更换宽轮胎。其实,国外轿车轮胎的发展潮流是越来越多地使用大宽度、大内径和低扁平比的轮胎。而目前国产轿车采用较多的还是小宽度、小内径和高扁平比的轮胎。高扁平比的轮胎由于胎壁长,缓冲能力强,相对来说舒适性较高,但对路面的感觉较差,转弯时的侧向抵抗能力弱。反之,低扁平比、大内径的轮胎,因胎壁较短、胎面宽阔,因此接地面积大,轮胎可承受的压力亦大,对路面反应非常灵敏,转弯时的侧向抵抗能力强,使车辆的操控性大大加强。
讲究操控性能的车主为了增强驾驶乐趣和安全性,选择宽大的轮胎是合理的;倘若比较关注油耗和驾驶舒适性的车主,建议不要使用宽胎,而是使用有一定胎侧高度的舒适型轮胎。排量较小的家用轿车仅仅是用作代步工具,标配轮胎就足以满足日常生活,轮胎再宽也没有意义,反而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误区二:轮胎气压宁高勿低
有些车主喜欢把轮胎气压充得较高,认为这样既可超载又可节油,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轮胎气压过高,会使轮胎接地面减小,中心部位磨损加重,而且还容易爆胎。同时,轮胎气压过高会使轮胎的附着系数减小,降低刹车时的制动效果,增大测滑量,对行车安全造成较大的危害。当然,轮胎气压过低也不好,会造成轮胎两侧磨损过快、折胎、油耗增加等。轮胎气压应按轮胎上标明的标准气压充气,充气量一般在标准气压的±5%较为适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