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最美乡村医生王焕云和他的艾滋病患者们

[复制链接] 0
回复
163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61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18 02:4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年54岁的王焕云,是竹山县溢水镇陈家铺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也是该村防治艾滋病“温馨家园”园长。在这个村庄,王焕云做村医已有30年了。

2001年,他发现了竹山县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从此以后,王焕云身兼双职,既负责全村的基础医疗工作,又义务承担着陈家铺、天桥、何家湾、邵家沟、溢水街5个邻近村30位因不洁血液而感染艾滋病的患者的防治工作。13年如一日,他坚守防治艾滋病第一线,使偏远山村的艾滋病患者得到救治,多位艾滋病人的家庭获得帮扶。2014年1月,王焕云被央视评为2013年度10位“最美乡村医生”之一。

2014年3月11日晚,央视主持人张斌在“最美乡村医生”颁奖晚会上对王焕云说:“您是第一个发现县里有艾滋病人的医生,是县里第一个到村子里给艾滋病人抽血的医生,是县里第一个坚持防治艾滋病十几年的医生……”这三个第一的背后,隐藏着王焕云与艾滋病人不为人知的很多感人故事。
       “我要亲耳听到他对子凤负责到底的承诺”

王焕云从央视录制颁奖晚会回到陈家铺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天桥村57岁的许作银被艾滋病吞噬了生命,离开了患有精神病的女儿。许作银被艾滋病折磨了12年,王焕云也陪伴了他12年。几年前,许作银80岁的父亲病危时,王焕云就守候在床边实施抢救,老人奄奄一息时拉着王焕云的手说:“你是查出我儿子怪病的医生,这么多年也是你在为他治病,我很感激。我不在了,请你继续照顾他。”

为了这句叮嘱,王焕云带上生活用品吃住在许作银家里,陪护许作银度过病症重发期;他用自己的行动说服和解除了村民对艾滋病人的歧视和隔阂,并争取镇里支持,从邻居的水窖里为许作银家接上了自来水;他帮助许作银养猪、种植果树增加收入;他利用访视病人走村串乡之便,为许作银的女儿寻找伴侣,解决了她的终身大事。

2013年底许作银27岁的女儿子凤出嫁,2014年初许作银病故,这两件王焕云最关心的许家大事发生时,因妻弟等亲属接连发生意外,王焕云没能赶到许家,为了弥补遗憾,王焕云决定再上天桥村,到许作银坟前烧些纸钱,当面再和子凤的丈夫交流精神病人的护理和防治常识。王焕云说:“我要亲耳听到他对子凤负责到底的承诺。”

“我不能戒备森严地陪伴我的病人”

2014年6月6日,从下午4时到6时,在陈家铺村“温馨家园”忙碌的王焕云手机铃声不断响起,这是溢水街村一位艾滋病患者的儿子打来的电话。面对浑身长满疱疹疼痛难忍的父亲,儿子束手无策,似乎只有不断给王焕云打电话才能缓解父亲的病痛。王焕云在电话里告诉对方,等忙完手头的事后就赶过去给他父亲打针。

患者叫凯建,今年58岁。2004年夫妻二人同时被查出感染艾滋病毒,2011年底妻子燕琳被艾滋病夺去生命。他们的儿子身体健康,长年在外地打工,这几天因父亲病重专门赶回来照料。

晚上9点,王焕云背着药箱赶到凯建家,在经过一阵问诊观察后,王焕云开始配药。在昏暗的灯光下,王焕云熟练地配好药,准确地在墙上找出悬挂药瓶的钉子。王焕云边做事边和患者说着话。

王焕云在给艾滋病患者实施接触性治疗时,自己不戴手套,不穿白大褂,也不戴口罩,没有任何自我防护装备。这是不符合医疗规定的呀!难道,王焕云不懂在传染病等疾病诊治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避免职业暴露”的基本医疗常识吗?

“艾滋病患者本身很自卑,性格孤僻,心理脆弱,接受不了人们的歧视和疏远,内心渴望大家的理解和亲近。我是一名医生,清楚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和预防要领,所以能和他们吃住在一起。”王焕云说:“与他们交往十几年,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深知陪伴的意义远远大于治疗的意义,我很明白这种长期陪伴、近距离接触可能会付出的代价,但我不能戒备森严地去陪伴我的艾滋病人。”

“坚持服药,保证营养,不能过度劳累”

与陈家铺村一河之隔的何家湾村,住着一位年龄最大、名叫湘岚的艾滋病患者,她今年60岁,2004年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在王焕云细心治疗下,至今她的丈夫和晚辈们身体都很健康。2006年,王焕云从我国防治艾滋病专家桂希恩教授那里争取到艾滋病家庭自救生产资金的支持,湘岚家获得了5000元的养牛扶持资金。一家人齐心协力养牛,很快走出生活的窘境。

20天前,湘岚在农田劳作时左手被毒蛇咬伤,至今未愈,王焕云带着学中医的儿子王金钟前往诊治。见到湘岚的蛇伤已无大碍,只有些轻微肿痛,王焕云哈哈一笑,对湘岚说:“你跟我来,我教你采一种叫‘降龙草’的草药,回家煎水泡洗伤口,几天后就可以消肿止痛。”

山野烈日灼人,林间鸟鸣蝉噪。回家途中,看到远处山边的菜地里有一位满头白发的妇女正在锄草,王焕云吆喝着与她对话:“最近怎么样啊?”“浑身无力,药物反应很难受。”“发不发烧?”“天热,感觉不明显。”“我来看看。”

这位妇女叫常贞,今年53岁,2006年被查出感染艾滋病。王焕云穿过一片玉米地来到常贞身边,为她询诊、量体温。见她的体温正常,王焕云叮嘱道:“天热时不要下地干活,要坚持服药,保证营养,不能过度劳累。”说话间,王焕云顺手拿起地边常贞采摘好的包菜,一路把她送回家。

“要隔离养护,定时体检,希望这对孩子健康成长”

在离王焕云家不到10米远的农家院子里,有一位叫春丽的艾滋病患者。2012年初,春丽意外怀上了一对双胞胎,经王焕云劝说后,她打算做人流手术,但去了5家医院均被婉拒。春丽回到陈家铺村向王焕云求助,准备把这对双胞胎生下来。王焕云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办法,不断给她实施母婴阻断治疗,以防止胎儿被感染。春丽怀孕期间,为了保证胎儿的安全,王焕云每个月都会带着她去做产检。半年后,预产期临近,春丽焦急万分,因为当地医院没有条件接待这类特殊产妇生产。王焕云赶到近200公里外的十堰城区,为春丽联系好一家医院。2012年10月31日,这对双胞胎姐妹终于降生。为了让这对双胞胎健康成长,王焕云对她们细心照料,及时监测,定期为她们做综合体检。目前,这对近2岁的双胞胎体检指标均属正常。

2014年6月7日,王焕云从“温馨家园”回家,路过村头的粮食加工厂,遇见春丽正在粉碎猪饲料。“你在这儿干活,孩子呢?”“在家里,她们由奶奶照护。”王焕云拿起袋子,装好饲料,帮春丽抬回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