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县县有方言 十里不同音,方言就是我们的母语

[复制链接] 0
回复
226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618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4 00:50: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你知道世界上有7000多种语言吗?而每两周就会消失一种!今天是世界母语日,说到母语,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普通话,但语言学专家则认为,方言其实就是母语。不少十堰城区市民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十堰没有方言。其实,尽管十堰城区以讲普通话为主,但实际上十堰方言五花八门、县县有方言,甚至是每个乡镇、村庄的方言都各具特色。

县县有方言 十堰方言十里不同音


“连门儿试试”(赶紧试试)、“好排场”(好得很)、“奏啥泥”(干什么呢)、“咋捂地(咋搞的)”、“麦又卸货”(不要乱喊乱叫)、“阔要过细”(可要留心)……稍稍留心,你就可以听到来自十堰五县一市的方言大杂烩,别有趣味。


市民吴女士老家是郧西的,公公婆婆住在竹山,老公在丹江口上班学过一些方言,有时候,一家人在一起聊方言,很是热闹。“比如儿子要吃玉米糊,我们的叫法就各有不同,我们郧西话管它叫‘苞谷糊’,儿子用竹山话说是‘糊涂’,他爸回头又说那在丹江口叫‘苞谷糁’。”


提到用方言交流,吴女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回老家肯定要讲方言,不然就会让人觉得自己清高,显得格格不入。说方言最大的好处是,可以拉近与大家的距离。”


对于一家三口能讲不同方言的现象,郧阳师专副教授江尚权觉得一点也不奇怪,“在十堰,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方言,甚至是每个乡镇、村庄的方言都各具特色,真可谓‘十里不同音’。而在一些农村,甚至只隔一道沟,语言就有很大差异,所以十堰的方言很特别。”


江尚权是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对方言也有一定研究,他说:“从小范围来说,十堰城区普通话使用率比较高,但各县、乡镇的话,主要还是以方言为主。”


方言剧受捧,市民方言情结可见一斑


很多市民朋友应该还记得,去年8月13日晚的七夕节,六堰人民广场播放十堰方言版《泰坦尼克号》。在这部方言版电影中,男女主角杰克和露丝用竹溪方言配音,旁白配音用郧西方言,房县、郧县、竹山、丹江口方言也都在不同角色中得以体现。


当天,上万观众“愣是”站着在广场上将电影看完,在经典大片中听着熟悉的乡音倍感亲切,市民观看过程中,不时发出阵阵笑声。


方言版《泰坦尼克号》的成功,归功于形式的新颖,而更重要的是方言的生动和形象,老少都能接受,有观众直言“土话听起来不仅亲切,而且风趣幽默,让这部影片顿时有了超强的喜剧效果”。


其实,这并非是十堰方言首次进入影视剧。十堰电视台的栏目《拍古今儿》早在2007年就引起了市民的关注,作为参与拍摄系列本土作品的负责人之一,王海涛饶有兴趣地说,目前他们已拍了上百部本土影视作品,其中方言剧占到一半以上,吸引了说方言的群众演员上万人。“而作为方言剧的‘拍古今儿’,这名字本身就是十堰的方言。”


2月9日,竹山拍摄的方言微电影《回家过年》成功上映,短短十几天,在优酷视频、新浪视频等网站上点击率近5万人次,“能看得出来,大家对方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参与该剧拍摄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方言内容丰富,体现独特地域文化


市科技局退休干部姚承祥和东风公司退休职工胡居云花5年时间搜集整理地方语言文化,正准备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姚承祥认为,十堰的方言丰富多彩,不仅存在于口头言语的表达上,还植根于地方戏曲、民谣、谚语和歇后语当中。目前,他搜集整理的111条郧阳地方民谣、982条歇后语、1191条谚语中,很大部分与方言有关,“这表明,方言在本地人的生活中有很深的历史积淀。”


姚承祥展示了他搜集的部分方言。其中有专门对人物描写的,例如温热水(比喻性格不紧不慢的人)、戳祸精(比喻无事生非的人)、肉尖(比喻狡猾)、细法(精打细算)、嘹亮(精明能干)、甲板(固执)等等。


描述动作的,比如怪宙作(做作)、拽那儿(呆那儿)、捂柴伙(上山打柴)、老不动(扛不动)、烂儿参(乱跑)。


形容事物的方言,如旁河拉子气(有怪味)、麻麻亮(刚刚天亮)、旁旁臭(很臭)等等。


歇后语中的方言,如“两个哑子睡一头——没拍(说)的”,由方言形成的民谣,如“板凳娃,两头翘,奶奶叫我逮疙蚤(跳蚤),疙蚤蹦,我也蹦,奶奶说我不中用。”


还有郧阳二棚子戏、郧阳花鼓等地方戏,都是用方言唱出来的,感觉特别有意思。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装修招标登记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