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地产借力资本平台谋转型

[复制链接] 0
回复
299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万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637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15:2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诸多房企纷纷逃离房地产之际,川派标杆房企蓝光地产却逆势而上,借助母公司蓝光发展(600466.SH)这一新上市资本平台,不断在房产领域加码。* t2 ?2 J( n1 t
$ N# J4 b# o9 `- Q
  10月11日,蓝光地产雍锦阁项目亮相,宣告蓝光地产将发力高端市场,这标志着蓝光地产产品战略全面转型开启。$ H! }( q, k. ?  r
  V7 t4 i9 t' b5 U, i# ]
  业内专家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蓝光地产此次战略转型能够让投资者感受企业快速成长、不断做调整的一面,有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至于后续能否扩大战略规模,关键看其资本获取和成本回收的速度。
6 @3 X) Z. M: D4 H. `$ O; Y6 H; o4 b
  : R4 L+ }& B! N& Q

8 B& I; w/ a# [3 N  抢占改善型市场9 p/ Q0 |0 u* y

* S+ v; [$ y! K7 O7 A! M  $ N" A9 }9 ~# X+ i

3 |6 B) X8 [/ `- n4 k2 b0 q  “雍锦系”的加入将弥补过去几年蓝光地产在深度改善或高端板块的空白,未来数年间,蓝光将以“雍锦系”为产品品牌和市场抓手深耕中国楼市改善型物业领域,满足改善型客户的需求。
: e0 r% P. I# I, b: q% _
% H7 P; W' s! q" {  2015年以来,蓝光地产加速谋变,这首先体现在其产品战略从刚需型向改善型的转换。, P# H3 w; r) g

; l  W4 z: L4 ]3 e8 _  “蓝光深耕国内房地产市场多年,已经拥有了上百万的业主,而刚需型的客群已经到了要换房子的时候。公司在战略层面上对于产品转型已经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原来刚需型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蓝光地产成都公司董事长程耀贵在解释此次战略转型时表示,房地产行业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刚需购房群体的绝对人数在逐步减少。与此同时,自2014年“930”新政以来,被压抑了3年之久的改善型购房群体存在大量需求。- a6 S" T7 c; X/ ]% \2 K. @

$ h! c0 T* ^) {& x5 Z  10月11日蓝光地产雍锦阁项目亮相,这被业内解读为蓝光地产拼抢改善型市场的信号。
8 ]* S9 K5 K, V& k: q( b7 n: x; U' @
  本报记者获悉,雍锦阁以实得面积约200平方米的城市空中别墅为主要产品,是蓝光最近5年来推出的首个城市大户型住宅产品。程耀贵表示,“雍锦系”推向市场后,将超越蓝光“COCO系”,将成为蓝光地产的又一里程碑建筑。" K8 [6 m5 [2 M: X
: g% y+ x) Y) ]- D- V
  蓝光地产总裁助理、产品研究院院长王建介绍,雍锦阁的产品规划借鉴了之前在雍锦湾、公馆1881等产品的经验,是蓝光针对改善型需求人群的新品。此前“COCO系”研究的是紧凑型空间,是人体工程学,“雍锦系”研究则的是奢享空间,是如何为未来业主打造更具舒适度的居住体验。此外,“i5生活家体系”、公司旗下最好的嘉宝管家服务也将应用于“雍锦系”。6 O/ \, _0 T  g2 `3 j
( X, U: V/ b+ |- R* I
  蓝光地产相关负责人透露,“雍锦系”的加入将弥补过去几年蓝光地产在深度改善或高端板块的空白,未来数年间,蓝光将以“雍锦系”为产品品牌和市场抓手深耕中国楼市改善型物业领域,满足改善型客户的需求。5 _- s  b5 K- _

. v0 B7 K/ i7 }1 K/ ^  事实上,自去年底,“拉长产品链,关注客户全生命周期”就成为蓝光确定的战略方向之一,根据蓝光地产的转型计划,未来公司的住宅产品将向改善型倾斜。具体而言,公司的住宅产品中,刚需型将占20%~30%,刚改型占30%~40%,高端改善型占20%~30%,改善型总体占比将超过70%。
- Z+ l. L) [* W" h5 ~
+ L! a. N- U3 y! r8 B6 g- f  对于蓝光地产的新战略,易居智库研究总监严跃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置评,调整开发业态基本上符合市场预期,而明确的产品系能够形成较好的产品价值认同感和圈层效应。预计未来蓝光在整体资金面比较充裕的情况下,会积极进行优质地块的储备,这些地块也有望被打造成改善型物业。! I+ r$ T4 O+ H. @1 j
5 T! o* ?9 O$ h2 J( P9 p7 G, o/ R
  记者了解到,除了成都雍锦阁之外,目前蓝光还在合肥、重庆等地推出“雍锦系”产品。蓝光地产表示,未来几年将加大“雍锦系”产品的开发力度,并逐步将“雍锦系”打造为与龙湖“原著系”、方兴的“金茂系”、万科“TOP系”、中海“1号系”等齐名的高端居住品牌。
& a5 V; {$ V9 M6 ]. ~7 G" Q, O% i; Q: R
  提及市场关注的同类豪宅项目竞争问题,程耀贵自信地说道,“对蓝光而言,竞争越激烈机会就越多。公司在过去的快周转模式中练就了高效的执行力、成本管控能力、营销管理能力以及品质提升能力,相信可以首先实现在成都市场的突破,继而在其它城市的突破。”
  {# g; J: \9 K" H0 L/ ~3 x: h4 ^
! ?) T: y" F1 R% p& \5 h  近日,在蓝光地产雍锦阁售楼部体验中心,吸引了众多购房者参观体验。) f% ?( Y' K( F* I. {2 N
& a* O* a6 x- V. o+ O
  
9 s& v, r6 V5 @2 h1 V9 u: P0 X* b. L& Z
  高周转2.0版启动
% `0 [! ]" u& F' v! p3 G% ^  M
! R9 j6 o  b4 Q1 e) N$ C  ' M, C# M2 A: L$ B$ x8 ]1 E
% U1 s. _! G+ c0 D/ c5 W0 g6 @
  1.0版的高周转是快速开发、快速销售,是指开发规模、开发量和销售量上的高周转;2.0版的高周转是真正的资金上的高周转。
/ j2 B' @% D# U$ D; i. S" \8 G' P6 x6 Q4 w! k# i
  蓝光地产向来以“短、平、快”著称。此前一直秉持“拿地后3个月开工,4个月开盘,当月去化率60%,一年内实现项目正现金流”的“3461”快周转策略,在此策略下,“COCO系”项目开盘去化率曾一度达九成以上。' {/ L) V5 T5 L1 l3 I3 U) x) t

3 L* e0 n) }* l  ]  _0 C' {& _2 n/ ^, Q  程耀贵向记者透露,蓝光地产尽管不会按照“3461”模式开发“雍锦系”,但周转速度还是会走在整个房地产行业前面。$ m5 R$ E2 C; J* ^; W8 r

7 K- D/ U7 n- r# Y5 v" s: R  m( }  对于改善型产品的周转率会比刚需产品慢这一担忧,王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不该这样认为,“公司所谓的刚需高周转,在内部叫1.0版的高周转,现在是2.0版的高周转。1.0版的高周转是快速开发、快速销售,是指开发规模、开发量和销售量上的高周转;2.0版的高周转是真正的资金上的高周转。”' Z' I0 _8 j( a2 t/ @/ u
& z3 Y7 ~+ q' W
  程耀贵表示,“刚需单项目的静态利润率要低一些,周转要快一些,所以反映到资本市场动态利润率可能会高一点,做改善型产品周转的速度可能稍微慢一点,但单项目的静态利润会高一点,反映到资本市场的动态利润率也差不多,所以是两个动态的平衡。”  |: I$ v1 {0 [. y: n

' b; m" E. T' C) B3 b. u, p  “与很多房企不同,早在拿地之前,公司的产品研究部门、市场调查部门、产品设计部门就已经开展相关工作,一旦拿地就可以快速入市。因为公司已经很清楚这个区域的客户是什么样的客户,客户的喜好在哪里,需求在哪里,从而能加快产品开发速度。”程耀贵进一步表示,“快速开发能将土地溢价价值让渡给购房者,这样项目才能受到购房者认可。”1 @& H2 Y- X5 U2 ?  R

) J9 S9 o# {1 D" i3 Q5 y- Z+ _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高运转效率,蓝光地产重新梳理了内部管理架构。
, ^- F" l% C+ h/ z/ M$ |6 C
: }3 z5 {9 ?0 i- v, X5 D! ^  程耀贵告诉记者,一方面,公司打造了以“投资、产品、市场”为核心的团队,原来的团队是完全分开的,三个职能相互配合不够紧密。现在做改善型产品后,三者的连接度会更强。另一方面,公司成立产品研究院。产品研究院针对每一个品类都有详细的设计要点、成本配置、材料选择,都由一个系统来做。
4 F6 Z' n: |, E5 Q% P; n: Z: a8 F+ I6 u- G3 F/ Y; }
  具体到产品研究院,王建解释道,原来的产品孵化中心、规划创意中心和技术管理中心之间是横向连接,现在是统管,这是最大的区别。统管就是在一个大体系下运作,所有的动作都是协同的。比如,整个产品研究院的产品线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基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团队文化管理等,全部都是统一管理的,在一个统一的架构下运行。
$ O' U/ A! {1 k; W8 p' N! I+ D, C7 x1 L
1 m  X$ I3 N2 I- B  记者获悉,目前蓝光地产产品研究院拥有一个超过100人的专业团队,从去年开始对蓝光集团的产品体系进行了系统性地梳理,确定了A、B、C、D、E(刚需、刚改、改善、再改、豪改)详细分级的产品体系。# A* L! K$ a: C% [

5 ?" |& v: X6 X, U: v1 j  
* Q* o. J. f+ d( c' {1 U* v! k5 Y! b4 D. w0 ]& x  ]3 ?! c
  借力资本市场壮大业务版图
  v7 R3 Y7 @* D. Y! Q: x
1 t! q4 b3 p* n; Z$ ?/ m# [* S" }% P  
; Z4 C- c8 g" P! M/ [5 }6 k/ O
% v: a% O/ N3 R- R: K! H  t  现在蓝光上市以后可以利用增发、发债、中票等金融工具,公司债务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现在做高端产品,有实力和能力。; d* v: p' ^2 V

+ @" J. l2 G4 f  在业内人士看来,蓝光地产如今的快速转型发展跟其拥有了资本平台关系十分紧密。: M+ r/ e! X  s+ I8 g' g! f

# }2 _. h9 B5 H$ `# T; @  蓝光地产母公司蓝光发展在今年4月16日借壳“迪康药业”上市后,完成了其在资本市场的布局。
' s5 v3 b& a' v1 p3 R4 j  ?5 t4 I2 w7 @! Q6 E1 w# l
  随后的4月30日,蓝光发展正式发布2014年年报。据重组完成蓝光资产注入后蓝光发展备考的2014年年报数据显示,蓝光发展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实现净利润8.7亿元,每股收益增至0.46元。
1 U4 ~& o) N, J) X
+ t) r, t9 J7 t: _# E7 O) r% ~  上市之后,蓝光地产的融资渠道更加多元,开发资金更加充裕,可以更从容地做改善型产品,程耀贵表示,“没上市的时候,无论是融资成本还是融资期限,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现在蓝光上市以后可以利用增发、发债、中票等金融工具,公司债务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现在做高端产品,有实力和能力。”
( I, y. a3 c6 m5 K! ?% r% W
) w4 Y. j/ @! u% r7 v7 |# S" Z  记者查询发现,上市之后的蓝光发展已于5月下旬及7月上旬分别定增22亿元、发行40亿元的债务融资工具。
  x) T% w# v8 m
4 h0 ^3 Z% V0 x  g  同时,在房企谋变转型的背景下,跨界运作正成为一大趋势,蓝光发展也不例外。蓝光发展将以“1+2产业布局”为战略顶层设计——打造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主业,以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为两大创新产业支柱的集团。" w7 k% a" z; e* P6 z, F+ ?
2 ?) s. F; i, Q1 \" C# Z8 S
  中国上市房企研究中心主任陈啸天置评,上市后,蓝光从一家资金密集型企业发展为产业三足鼎立模型,“资金+技术+服务”将是2015年蓝光呈现出的全新姿态。
9 D* k! A+ z; m# z
# G) {, q( c' w( [0 q2 o$ J  严跃进认为,多元化战略能够规避传统地产开发的各类风险。$ {8 P, e# ]; @5 M3 k' Z, o5 t
! @; v1 M4 _: L7 X! u
  谈及房地产和生物医药两大主业,程耀贵告诉记者,这两个行业在同一个市场环境下相互促进,从而有助于房地产行业的良好发展。单一的房地产行业在遭遇市场下滑和经济波动的时候,抗风险能力弱,现在两个行业同时发展,相互补充和扶持,会更加从容和充裕。
: X) u9 a" }0 G& E& Y0 T0 S# n. z& V  W9 j! Y' R2 A! @) i
  此外,在现代服务领域,蓝光嘉宝集团于7月5日发布了由基础物业服务、特色化个性服务、精神服务、智能化社区服务组成的嘉宝生活家服务体系,程耀贵表示,这将助力于蓝光地产未来从“卖房子”向“卖服务”的深入转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