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下午,2016年全市医改工作推进会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全市5个县市10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已实现全覆盖。同时,根据近日出台的《十堰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十堰将逐步实现常见病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的分级诊疗目标。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李寅 报道:
力争明年基本形成分级诊疗制度
今年10月11日,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总体要求,市政府办下发了《十堰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分级诊疗的相关目标。
根据文件要求,今年十堰已全面启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今年,郧西县、丹江口市、郧阳区等县市区已全面展开。”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到今年年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将超过9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将超过68%;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8%左右;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
2017年,医疗服务体系分工协作机制将基本形成,以医疗、医保、价格为手段的综合保障机制基本形成,基层首诊普遍开展,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将有所缓解,合理有序的就医格局将基本形成,力争基本形成分级诊疗制度。
具体目标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超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超过70%;30万以上人口的县至少拥有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每万名城市居民拥有2名以上全科医生,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1名以上全科医生,城市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超过30%;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超过70%;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医疗机构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
到2020年,十堰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将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分级诊疗有序开展。
各级医疗机构将各司其责
分级诊疗如何有力推进?在2016年全市医改工作推进会上,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落实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其中,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三级中医医院充分利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
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以下统称慢性病医疗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
根据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制原则,一般性的常见病、多发病鼓励就近、就便的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除疑难、急危重症及复杂疾病外,一般首诊不到城市三级医院。逐步实现能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治疗的不到县(市)级医院治疗,能在门诊治疗的不收治入院,能在区域内解决的不出区域的目标。
市级(三级)医院与县级(二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对通过县市区医院转诊的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同时,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人才培养。
三级医院逐步推行日间手术,优化诊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在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高效的日间手术服务,将术后稳定康复患者转往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术后患者随访制度,指导下级医疗机构做好患者术后康复,并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通日间手术绿色通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