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彭先兵一行来到张湾区阳光小学,为师生们做听力健康讲座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方元特约记者 卢家强 石志凤 图/通讯员 艾丽 报道:
1日,记者在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见到一位特殊的“病人”。28岁的张帆自幼有听障残疾,两年前他成为“爱心助听”公益项目首批受益者。通过植入人工耳蜗,他摆脱了使用21年的助听器,与无声世界彻底告别。
“我马上要结婚了,还准备二次创业!”张帆信心满满,一脸幸福地向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彭先兵汇报近况。
“爱心助听”让他找回自信找到幸福
如果不是医生介绍,记者完全看不出来张帆是个有听力障碍的人。因为记者跟他对话,他跟正常人一样作答,语速丝毫不慢。从他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对每个问题不仅听得清清楚楚,而且理解到位。
“没做手术之前,我基本是听不到的。即便佩戴了助听器,在公众场合人声嘈杂的情况下,人家大声喊我的名字,我也听不清楚,无法做出反应。”张帆告诉记者,因为这个原因,他痛失过生意上的合作伙伴。
他的前女友也是因为他的听力障碍,最终都跟他说“拜拜”。跟前女友去参加她朋友的聚会,是张帆感觉最尴尬的事情。人家说话他拼命去听,也听不太清楚。“越是听不清人家讲什么,我越紧张,尤其是别人谈到我时,我没有反应,显得木讷。久而久之,女朋友对我越来越不满,最终分了手”, 张帆说。
那些经历是张帆挥之不去的“伤痛”。事情的逆转发生在两年前,“爱心助听”项目帮他找回了自信,也找到了幸福。
“刚做完手术那会儿,我回到家,坐在客厅就能听到厨房水龙头滴水的声音。”张帆说,“晚上睡觉,我就摘掉人工耳蜗体外机,外界噪音再大也无法打扰我进入梦乡。”术后的变化,让张帆自己都吃惊不已。
“现在的女朋友是个老师,她对我很包容。我们谈了一年多恋爱,已经准备结婚了。”张帆笑着公布了这个喜讯。他还告诉记者,他打算二次创业。这次,他准备开一家西点屋,专门制作糕点。
“人造耳朵”共帮助5名幸运儿
听障残疾的张帆是个幸运儿,而像张帆一样幸运的,还有4人。
2014年至今,我市先后已有2批共5位听障残疾人士通过人工电子耳蜗植入获得正常人的听力。通过近期的复查,他们目前的听力状况都很好。
1日,陪同张帆到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复查的市残联康复部主任柯尊臣告诉记者,张帆免费接受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爱心助听”行动的一部分。“爱心助听”是由市残联、市人民医院、杭州诺尔康神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进行的一项长期合作项目。该项目通过发动爱心人士、招募公益金来帮助贫困的听障残疾人。
记者了解到,今天市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将开展“爱耳日义诊”。该院耳鼻喉科专家将为患者免费测听力、讲解健康知识;该院妇产科专家将为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该院生殖医学中心专家将免费为育龄妇女做致聋基因筛查。
链接>>>
听障者可多渠道获得帮助
今天是第17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儿童听力健康”。市残联康复部主任柯尊臣介绍,从“十一五”开始,国家就对0岁—6岁的听障儿童,由中央财政投入,启动了“贫困聋儿抢救性康复项目”,对贫困家庭听障儿童的人工耳蜗植入、助听器验配和康复训练给予免费资助。超过6岁的听障儿童及成人,可以通过参与“爱心助听”行动,接受免费手术安装人工耳蜗。
筛查符合条件的受助者有一套细致严格的程序,活动的进程也要考虑到发动爱心人士、招募公益金的具体情况。据了解,今年活动的开展尚在酝酿之中。
手术最佳年龄1至5岁
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李瑾介绍,人体内耳结构非常复杂,手术需要万分精细。人工耳蜗的体内机厚度仅1厘米左右,要把机器埋到遍布神经的耳内风险非常大,对手术仪器和医疗技术,以及医生的经验都有非常高的要求。除去麻醉可能会导致的风险之外,在手术进行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眩晕、面瘫,甚至颅内感染等。目前,在湖北省地市州医院中,十堰市人民医院是第一家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医院。
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彭先兵介绍,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以及有残余听力但佩戴助听器后经过3至6个月的听力康复训练,听觉仍无明显改善,且无手术禁忌症的患者才适合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手术最佳年龄为1岁到5岁之间。
“致聋的因素很多,平时要注意防止耳朵进水造成中耳炎,避免挖耳损伤耳道,避免使用像庆大霉素等毒害听神经作用的药物等。”彭先兵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