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论坛

标题: 舌尖上的新年② [打印本页]

作者: syip    时间: 2016-3-18 05:37
标题: 舌尖上的新年②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记者 吕伟
陕西渭南篇
礼馍似馄饨有滋有味

馄饨馍烤着也好吃。


馄饨馍堪称是陕西艺术花馍中的典型代表。

猴年春节前夕,在陕西省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张贞林第一次见到了85岁的丈奶奶(妻子的奶奶)党张氏,老人正戴着老花镜一丝不苟地做着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馍馍——馄饨馍。
当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时,都会下意识地反问:“馄饨馍?馄饨是馄饨,馍是馍,二者还能够合二为一?”不为人所熟知的是,馄饨馍正是关中东部乃至晋南地区的乡村节日礼馍代表,为什么会有如此“嫁接”?
只见老人先是揪一疙瘩面团,一包一扭,馄饨馍雏形初具。紧接着,老人不慌不忙地在缺口处(当地人称为“嘴巴”)塞了一颗枣,然后沿着接缝处细细地捏了一圈花边。最后,老人拿起一把干净的梳子压在馍馍上,洁白的馍馍表层就生成了一幅纹路,馄饨馍就做成了。
“就动作来看,和包馄饨的手法极为类似,而且最终呈现出的是馄饨的形状,”张贞林说,同时,馄饨馍深受创世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影响,馄饨一词就是由“混沌”衍生而来。“是陕西东府蒸食文化的典型代表,可追溯到中华民族的初始时期,传说早在周文王迎娶美女太姒是就有了。而在谐音背后,含浑全之意,有吉祥平安和喜庆圆满的寓意。”
看上去很美,吃上去又如何?
张贞林告诉记者,馄饨馍以菜籽油和面粉搅拌制作的馅儿为主,外地人吃起来是不太适应的,但当地人很喜欢这种味道。“除了这种特殊的油馅儿,馄饨馍也会采用葱油卷、豆沙馅及青菜馅等等。”以油做馅儿是较为少见的,其中的原因,张贞林认为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条件所促成的,同时油馅儿还具有较长时间保存的特点。
做馄饨馍的时间,约定俗成在腊月二十三至二十五之间,主妇会通过协商,到某某家的炕上发面,然后再一起制作和蒸制。主妇们一边拉着家常,手里边的活也不会落下,往往一天的时间都可以蒸出数十锅上百个馄饨馍来。
通过和当地老人的交流,张贞林得知,潼关县的风俗是大年初一每人必须要吃一个馄饨馍,拜年的人们都会提着一篮子又白又大的馄饨馍。“大年初一吃馄饨馍的意义是,代表一年完完整整和团团圆圆;馍在亲戚间转来转去,传递着各自的温暖与情意,也是主妇们手艺和过日子能力的口碑。”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馄饨馍已经不再承担走亲访友的任务,逐渐成为人们纪念节日而自发形成的舌尖上的追寻。“适量做一部分尝尝,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温故,又是对面食底蕴的弘扬。”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饮食文化,馄饨馍堪称是陕西艺术花馍中的典型代表。
有人说,馄饨馍,不是著名作家林斤澜眼中性感的小馄饨,“透过半透明一层皮,映着粉嫩嫩香喷喷一身肉”,也不是梁实秋笔下“天主教女挺拔舒翘的白帽子”。
在潼关,这里的馄饨是蒸出来的!




欢迎光临 鄂西北论坛 (http://bbs.syip.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