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论坛

标题: 竹山县宝丰镇大山深处的幸福学堂 [打印本页]

作者: syip    时间: 2013-6-16 10:56
标题: 竹山县宝丰镇大山深处的幸福学堂

师生掰手腕,其乐无穷。


陪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游戏。


对学前班学生进行游戏教学。


利用自制教具为学生授课。


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秦楚网讯(十堰日报)特约记者 朱本双
一所学校,12名学生,其中有9名留守儿童,3个年级组成一个“家”。
“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巍巍耸起像屏障呀喂。青青的山岭穿云霄呀,白云片片天苍苍呀喂……”优美婉转的旋律萦绕在耳边,车行驶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9月12日,笔者前往竹山县宝丰镇马场教学点。上山的路并不轻松,到了公路尽头,下车步行,在崎岖的小路上又走了10多分钟。云雾深处传来一阵阵孩子们的读书声,由远及近,由小到大。 “到了!好远!”马场教学点,比记者想象的要远。吴华忠,这位58岁的普通乡村教师,在这里一呆就是37年。
坚守高山学堂37载
马场教学点位于竹山县宝丰镇西北方向,海拔1200多米,距离中心集镇25公里。由于地处偏僻,大部分村民都已外迁,目前只有300余村民居住。学校现有12名学生,其中有9名留守儿童,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共3个班,每个班只有4名学生。为了和外界保持联系,吴华忠在办公室门外钉了一颗钉子,把手机挂在上面。他说,这样才有稳定的信号。
提起执教生涯,吴华忠一脸自豪。1975年,21岁的吴华忠是小山村里惟一的“秀才”。当时村上调来的一些老师接二连三的都走了,没有谁愿意留在这偏僻的山村执教。“孩子失学了怎么办?”考虑再三,他毛遂自荐要当一名乡村教师。虽然家人、朋友不理解他的做法,但吴华忠依然卷起铺盖来到了马场教学点。
马场教学点不通车、不通水、不通电,学校的硬件设施就是两间教室、一间办公室、一间厨房、一间教师宿舍,并且全是土墙房。白天上课老鼠在教室里蹿来蹿去,每到下雨天气,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学生上课只能在漏雨的教室里搬来挪去。
吴华忠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省吃俭用攒钱,想方设法筹钱,买来水泥、沙子、石灰、瓦片等,用了一个半月,才把房子检修好,还把墙体粉刷一新,修理课桌椅子、办公设备。那时他每月工资才10多元。
吴华忠在他的教学札记中这样写到:“做教师发不了‘钱财’,但培养出了‘人才’。当看到自己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当读着学生那一封封充满感激的来信,看着一张张寄托祝福的贺卡时……你不觉得教师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富有的人吗?”
“以高导低”打造幸福学堂
37年来,吴华忠不改初衷,默默耕耘在深山。别看学校只有12名学生,可教学任务极为繁重:每学期要备十多门课的教案;上完一年级的课,接着上二年级的课……讲完语文,又讲数学,忙家访、写家访日记……样样都不能马虎。
3个年级12个孩子同时上课,他把黑板分成了三部分,中间写二年级的生词,左边是一年级的生字,右边的黑板空着给不同年级上课进行板书。一个备用的小黑板上画的是拼音格子。上课了,吴华忠布置一年级的孩子复习学过的生字组词;二年级的孩子读书,找出相关词语;学前班的孩子做认识拼音游戏。二年级的朗读一结束,一年级的学生也在黑板上组好词回到座位……这是吴华忠多级复式教学中创造的一种教学方法,他总结叫“多级合作,以高导低。”有时是同年级的优困组合,有时是不同年级的高低组合。
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吴华忠就发挥传统体育、游戏优势,拔河、踢毽子、打陀螺、滚铁环、掰手腕、老鹰捉小鸡、猫捉老鼠。安全工作是头等大事。雨天,吴华忠护送孩子过河,河水涨了,就一个个地背过去。他在马场教学点的37年里,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学校四周都是大山,可山里人对文化科学知识的渴望是迫切的。吴华忠明白,家长把孩子交给自己,就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身上。他深知在这里当老师的责任。37年来,其他教师来了又走了,只有他还坚守在这里。今年教师节,吴华忠再次收到孩子们亲手创作的《我的亲人——吴老师》等十多张简笔画。他很感动。
吴华忠深爱着山里的孩子,娃娃们灿烂的笑容成为他心中最美的风景。他教态亲切和蔼,被村民们称作“阳光老教师”。 37年来,吴华忠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始终坚守着这个高山之巅的幸福学堂。




欢迎光临 鄂西北论坛 (http://bbs.syip.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