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论坛

标题: 竹山绿松石潜在价值超1万亿 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 [打印本页]

作者: syip    时间: 2014-8-10 06:30
标题: 竹山绿松石潜在价值超1万亿 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
竹山,东方圣玉之都。

被誉为“东方圣玉”的绿松石是传说中女娲补天的五彩石,位居“中国四大名玉”之列。拥有世界70%绿松石储量的竹山,因多年的私挖滥采、恶性竞争,“中国名玉”失去应有价值,宝贵资源严重浪费,让竹山人痛心疾首。

迈向转型发展的今天,竹山铁腕管控矿山,科学开发矿产,绿松石产业实现了“由乱到治”的嬗变。


触目惊心的乱象

“老老少少齐上阵,家家上山挖宝石”,这句话道出了竹山早期绿松石开采乱象。

在竹山17个乡镇中,14个乡镇有绿松石。据测算,竹山境内绿松石储量达15万吨,潜在价值1万亿元以上。

上世纪**十年代,竹山绿松石被销往西藏、北京等地,进而流入欧美珠宝市场,催生了一批挖矿掘宝者。一时间,人们一哄而上,民间资本迅速涌入矿山。“高峰时期,全县有1000多个矿洞,近万名矿工。”竹山隆福珠宝公司总经理王正龙回忆。过去30多年里,从钢钎、十字镐到空压机、炸药,开采手段的进化不断刷新着采矿规模。

疯狂采挖加剧环境恶化:未处理的矿渣堆积如山,绿油油的山林变成光秃秃的土坡。一遇暴雨,矿渣就成了洪灾“帮凶”。今年7月28日,暴雨袭击溢水镇寨沟,山洪裹挟着矿渣奔涌而下,冲毁采矿点新修排水设施和拦砂坝,损失惨重。

“开采秩序混乱,直接威胁群众的安全甚至生命,牵扯了地方党委政府大半精力。”谈起绿松石矿开采,秦古镇党委书记冯波爱恨交织。那些年,除了矿洞坍塌等安全事故,矿区时常发生抢劫、打架斗殴事件,长期不规范开采让不少矿工患上矽肺病。

私挖滥采带来恶性竞争,大量绿松石原石以每公斤10到200元的低价卖到外地或国际市场。“如果任其无序开采,要不了多久,资源便会枯竭。”竹山县绿松石产业办主任冯世安忧心忡忡。

“壮士断腕”的勇气

整治绿松石开采乱象,竹山“觉醒”得并不晚。

从2000年起,竹山持续对绿松石开采秩序进行整顿,严厉打击私挖滥采,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存在整治时“缩头”、整治后“抬头”现象。

县里曾尝试划区域开采和“一洞一证”来规范矿山开采秩序,但因缺乏有效管控,无证开采、遍山凿洞现象依然。政府也试图通过控制炸材、切断矿山电源等手段遏制非法采矿,尽管下了很大力气,效果仍然不尽人意。

无奈之下,政府几度强令所有矿洞一律停止开采。但停开时间又不能太长,毕竟有上万人以矿为生。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根治绿松石私挖滥采,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彻底关闭、整治、重组!2009年,竹山绿松石矿关停整治工作在全县铺开。

县里成立绿松石产业办和矿产资源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分别负责协调管理绿松石开发和矿山管护。4年来,竹山对绿松石矿山实施“休克疗法”,封洞断电禁采。先后两次开展以秦古、溢水为重点的全县绿松石矿山“百日战役”:矿洞一律砌封、非法炸材一律没收、矿区工棚一律拆除、采矿设备一律下山、电力供应一律切断。县矿产资源管理综合执法大队的执法人员日夜巡山护宝,依法打击盗采。

截至目前,竹山砌封矿洞318个,查处盗采绿松石案件86起,抓获盗采绿松石嫌疑人160人次。“沸腾的矿山终于安静了。”从事绿松石开采多年的何海涛感叹。


破茧成蝶的嬗变

“科学开发、集约发展、品牌经营、永续利用,是竹山绿松石产业转型发展的根本。”竹山县委书记佘立柱说。

民间资本退出矿山后,竹山去年6月组建了政府控股的国有独资公司——兴竹实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公开竞标,兴竹实业公司取得小林扒、小寨、金莲洞、寨沟四个矿区的采矿权,把绿松石资源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

去年9月,竹山引进湖北劲驰投资集团,成立由兴竹公司控股、湖北劲驰投资集团参股的湖北圣玉集团,在政府主导下科学有序开发绿松石资源。下一步,竹山将面向社会出让兴竹公司的部分股份,引进更多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开发。

圣玉集团下设资源开采、营销运营、文化研发三个子公司。负责资源开采的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明解释,县里每两年或若干年下放某一矿点的开采权,其它矿点继续封禁,年开采量控制在20吨以内。在矿产资源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兴竹公司全程监管下,矿业有限公司按政府规划进行限区、限时、限量开采,对原石进行分类、编号、拍照、称重、铅封、登记、入库。

“以前原石交易是‘地下’进行的。现在,入库的每一块原石必须进入国际绿松石城公盘交易。”县绿松石产业办主任冯世安说,“这样,所有原石一个出口,从源头上彻底管住了原石。”

竹山绿松石产业的破茧成蝶让人备感欣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院长杨明星说:“竹山干了前人想干而没有去干的大事,干成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干成的难事,干好了促进千年产业科学发展的好事。”





欢迎光临 鄂西北论坛 (http://bbs.syip.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