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论坛

标题: 中国品牌造车 技术重要么? [打印本页]

作者: syip    时间: 2014-12-19 10:36
标题: 中国品牌造车 技术重要么?

   中国人喜欢什么车?这是摆在所有车企面前的一个永恒话题。十几年前,国民收入较低,老百姓买车基本就图个便宜、耐用。那个时候,奇瑞的QQ以及比亚迪的F3这些车型月销量能轻松过万。

    后来,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者开始注重车辆的外观和品质。这个时候,中国品牌的价格竞争越来越不好使,之前靠低价车型风光一时的中国品牌接连跌落神坛。


    不过,从去年年底以来,合资阵营整体份额持续萎缩,中国品牌的份额却连续半年保持在四成以上。今年5月份的乘用车销量前十榜单中,南北大众、上海通用、东风日产、北京现代等合资车企销量全面下滑。而榜单上的中国品牌中,排名第六的长安销量劲增44%,第十的长城增幅也高达42.1%,上汽通用五菱和神龙汽车也都保持了增长。


    然而,并非所有中国品牌的销量都在快速增长,部分曾经的领头企业甚至在持续下跌。有人说,中国品牌正在走向两极分化,这话并不夸张。那么,中国品牌的“优等生”靠的是什么?“后进生”又差在哪儿了?


技术很重要,但不一定能换来销量


    如果问,哪些中国品牌的技术最强?之前,不少人会想到奇瑞和比亚迪。


    可是,这两家车企的销量表现却很不好看。据车聚网援引盛博公司的数据,今年前四个月中,比亚迪在国内的乘用车注册量同比仅增长5.4%,排名位列第14,位于长安、长城、神龙、吉利之后,而Top 15榜单中则根本没有奇瑞的影子。技术领先的企业,却不受市场待见,是中国的消费者不识货么?
抛掉爱国主义情绪,国人购买中国品牌汽车时,对于车型的技术是否由车企自主研发并没那么重视。打个比方,很多门户网站每天都会从其它平台转载大量文章,只要内容好,读者就认这个平台,有多少人会专门去查文章的原创作者的?不管是正向还是逆向研发,只要车型耐用、好开、宽敞,价格亲民些,外观再大气些,在中国就不愁卖不好。


    说到车型的外观,笔者想起了近日和一位比亚迪粉丝的一段讨论。唐上市发布会期间,旁边一位迪粉跟笔者聊了很多关于比亚迪的故事,主要内容还是在新能源技术上的造诣。不过,聊到外观时,这位迪粉说了这么一句话:“(比亚迪)前期阶段嘛,外观差点也很正常,凡事都有个过程”。


    迪粉这么想其实很正常,因为他们更在意比亚迪背后强大的技术实力。但如果比亚迪的高管也是持这一态度的话,就有点危险了。中国的外貌控很多,千万不要忽视他们。


善用技术,方能成功

    反观长安与长城这两家销量表现最好的中国品牌,它们的发展路径并不相同。长城的成功最主要是得益于哈弗H6的热销,这款车型各方面的性能并不算突出,整体架构借鉴的某日系SUV,1.5T手动挡版本还经常因为起步太肉而饱受诟病。


    不过,目前大部分热衷于SUV的中国消费者,没那么在乎动力和越野能力。很多人只是想要一辆空间宽敞、外观大气、质量可靠,偶尔能带着一家老小外出郊游的大车而已。这些要求,H6都没问题。同为逆向研发,长城在外观和内饰设计上却花了更多的心思,让人很难分辨出车型所模仿的样本。因此,说长城模仿的很多,但现在却没听到多少人指责长城山寨。


    不过,长城的发展也有隐忧。除了轿车短板越来越明显外,其在新能源技术和智能化方面的布局还很欠缺。如果市场风向生变,SUV市场降温,长城的增长态势是否能继续保持就很难说了。


    与长城极度倚重SUV不同,长安的增长态势均衡的多。前四个月中,CS75、CS35两款SUV,以及逸动、悦翔两款轿车的平均月销量都在1万辆以上。从2013年开始,长安的销量增速迅速加快,并于2014年超越长城,问鼎当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冠军。


    2012年之前,人们对长安品牌并不关注,但近两年陆续上市的逸动、CS35、CS75及致尚XT等车型着实赚了不少眼球。据可瑞德购车数据发布的《二次购车品牌迁徙报告》显示,长安汽车二次购车品牌忠诚指数中国品牌第一,略低于奔驰、现代;二次购车品牌迁入指数(其他品牌用户二次购车时选择长安品牌)中国品牌第一,略低于丰田、宝马。长安成为自主销量第一,不是偶然,是之前积累的技术实力开始奏效。


    长安应该算是最早开始也是坚持最久正向研发的车企了。从2003年开始,长安就逐步在海外开设分部,先后在意大利和日本设立了设计部门,又在英国和美国开设了研究中心,外形设计、动力总成和底盘的研发都让老外帮忙。注意,是帮忙,不是承包。目前,长安在NVH、碰撞安全等多个领域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试验验证体系。通过这种方式,长安学到了很多在国内合资公司中学不到的东西。


    今年3月份,长安又发布了针对新能源汽车的“518”战略(新能源车百公里加速≦ 5秒,插混车百公里油耗≦ 1升,纯电动车百公里电耗≦8度/吨),与比亚迪的“542”战略颇为相似,但略有不同。其实,长安对于新能源车的投入并不亚于比亚迪,很早就下线了中国第一辆混动轿车,纯电动汽车也已经发展至第三代。


    与比亚迪自称新能源车领导者不同,长安对新能源车的态度更像是默默储备技术,为未来市场打开后做准备。这种做法比较低调,但很聪明。


小结:

    把眼光放到全球,各路技术高手林立,其中不乏马自达、斯巴鲁这些拥有独门绝技的小众品牌,但它们的销量却还远不及韩国的现代起亚。至于最顶尖的丰田、大众和通用,它们的整体技术实力更加深厚,但它们成功的原因并非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相反,它们是根据市场需求而有选择性地利用自身的技术。


    丰田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全球领先,如今却还跟马自达联姻,借鉴后者的外观设计和传统动力技术;大众开发出了百公里油耗不足1升的XL1概念车,短期内却没有量产的打算;通用的Bolt电动车续航里程有望达到320千米,被视作特斯拉的劲敌,但通用短期内并不会依靠这款车来冲销量。


    技术很重要,是车企紧跟发展潮流的根本,但中国品牌要牢记一点,技术不是万能的,如何将自身技术体现在产品品质上,并获得消费者的欢迎,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欢迎光临 鄂西北论坛 (http://bbs.syip.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