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论坛
标题:
一段即兴表演获5万多人次点击 郧阳71岁老农说顺口溜火了
[打印本页]
作者:
syip
时间:
2017-2-27 19:50
标题:
一段即兴表演获5万多人次点击 郧阳71岁老农说顺口溜火了
http://video.10yan.com/ckplayer2/ckplayer.swf
家住郧阳大山深处的71岁农民江光才火了。前段时间,他即兴表演的一段顺口溜,被村里年轻人发到网上后,短短几日获得5.1万人次的阅读量,成了
十堰
“网红”。
“网红”是怎样炼成的?近日,记者驱车70公里,来到郧阳区谭山镇柳泉村,见到了《郧阳区这位农民老大爷脱口秀比赵本山还牛!》视频的主人。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
文、图/见习记者 韩玉砚
“江光才火了”
1月23日、24日,秦楚网微信、十堰晚报微信、“十堰头条”APP,分别发送了一段名为《郧阳区这位农民老大爷脱口秀比赵本山还牛!》的视频,短短几日火遍十堰人的朋友圈。
“小康生活说一遍:轿车放在稻场里,摩托停在当堂里,无线电话加手机,联系业务不着急,有时生意来得巧,厕所解手发信息……”这段1分19秒的视频里,站在泥地上,拄着扁担的江光才,以一段语速极快、“土得掉渣”的郧阳方言顺口溜征服了网友,引发无数转发、点赞与好评。
网友“琴琴”说:“自愧不如啊……这位大爷的口才不一般,真是咱大郧阳人的骄傲。”“厉害了我的爷,这些话是怎么记住的?给我半天时间,我也背不下来。”网友“山里娃”留言道。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前天,这段视频已获得5.1万人次的阅读量。梅铺镇?柳陂镇?不少网友猜测视频里的大爷是哪里人,还有网友认亲说“这是我姑父”。
没几天,老家在郧阳区谭山镇柳泉村的江立祥看到网友评论后,给十堰晚报打来电话。他说,视频里的表演者正是他们村71岁的江光才,平时爱说顺口溜。“去年11月,我在老家遇到江光才,就邀请他说一段。随后,他即兴来了一段,被我录了下来。”
“录视频时,老人并不知情。之后,我把视频发在微信群、朋友圈,被很多人转发,随后秦楚网微信、十堰晚报微信也发布了,没想到老人一下子火了。”
村里人都很喜欢江光才的顺口溜,经常喊他来一段。
曾说顺口溜帮村民卖掉草毯
近日,记者驱车70公里来到郧阳区谭山镇柳泉村。很多村民都知道江光才视频的事,说:“他就是我们村的,以前只是方圆几里地出名,现在外面都知道了。”热心的村干部江俊,带记者找到了正要上山挖黄姜的“网红”江光才。
“嗨,那个说得一般,不知道咋传出去了……”对于意外走红,江光才有点不好意思。虽然他身材瘦削,但面色红润,精气神儿十足,看起来比一般的农村老人更年轻。
江光才第一次说顺口溜,并在村里一举成名,是20多年前到合作社卖草毯。说起这段经历,他记忆犹新。
当年,柳泉村漫山遍野都是龙须草,用龙须草编成的草毯十分出名。有一次,江光才挑着一担草毯到合作社卖。到了合作社才听乡亲们说,收购标准提高,他们的草毯卖不出去了。江光才急了。
怎样才能把辛苦挑来的草毯推销出去呢?他灵机一动,对两位收购人员说:“四角方正行距端,上面平展颜色鲜,一是干二是净,领导看见都高兴,地毯卖了想用钱,交不出去好麻烦,还望两位经理多包涵……”话音未落,围观的乡亲们纷纷鼓掌,连收购人员都不好意思再挑三拣四了。
“草毯事件”让江光才在村里出名了。
为了创作曾茶饭不思
从此,江光才一发不可收拾,对说顺口溜上了瘾。
“我只读到小学四年级,没什么文化,有时候从书本上、电视里,掌握一点知识,没事儿就在心里总结。”江光才说,自己注重学习,农忙空闲、睡觉前,他都在脑子里琢磨。家里的电视机、旧书,甚至公路上的标语,都是他的知识来源。
为了让顺口溜押韵、有趣,很多时候就在心里一遍遍斟酌。为了记住新词,他找来纸片,歪歪扭扭地写在上面。干农活中有了灵感,回家后赶紧记下来。吃饭时有了新想法,就赶紧放下饭碗。“有一次,创作一个计划生育政策的顺口溜,想了几天还不满意,一夜睡不着,茶饭不思……”
久而久之,江光才做到了出口成章、妙语连珠。“他不管到那儿,都能根据情况即兴来几句,村里人都很喜欢,经常喊他来一段。他从来不怯场,张口就来。”江俊说。
“山上是银行,山下是粮仓,高山平川变成田,旱涝保收双保险,对21世纪经济社会做出新贡献。”虽然已经71岁了,但江光才并不觉得自己老,还有好多事儿没办。
江俊介绍,江光才的顺口溜还起到了宣传政策的作用,生动形象,老百姓爱听。
“目前已经创作了近30个顺口溜,不仅是对劳动生活的一种调剂,还给乡亲们带来了欢乐,两全其美。”江光才说。
他是村里的能人
村民眼里的江光才不仅顺口溜说得好,还是一个致富能人。
目前,江光才的三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在城里上班,老伴也去了城里帮忙带孙子。他一个人在家,种十来亩地,还养两头牛、两头猪。二儿子江国说,之前反复劝他到城里享清福,但他执意不肯。
不久前,江光才卖掉一头牛,挣了近万元。眼下猪圈里还有6只猪崽,今年猪崽行情好,以每只500元计算,还有3000元收入。“再加上地里的黄姜、花生等作物,每年收入三四万元没问题……”江俊告诉记者,江光才还会做木工、吹唢呐、漏粉条、杀猪、砌墙、烧瓦,是方圆几里不多见的能人。
“活到老,干到老,顺口溜说到老。”记者临走前,江光才笑呵呵地说,接下来还要创作一些跟国家新政策有关的顺口溜。
欢迎光临 鄂西北论坛 (http://bbs.syip.cn/)
Powered by Discuz! X3.2